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 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5:4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范利祥

  上海、安徽报道

  2005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而同一天,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当前中国农村改革面临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课题,就是随着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特别是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怎样实现在“无税时代”的各项改革。

  国家建设资金投资转向

  12月30日,踏在通往县城的那条新修的公路上,安徽涡阳县新兴镇党委书记张群感慨不已。“要想富,先修路”,他明显地感觉到,这条国家财政全额投入的公路,将彻底改变这个镇子的命运。

  张群兴奋地注意到,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内容。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这是我国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个关键词。2005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就将超过300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两套政策,城市公共产品基本是由国家提供,而农村的公共产品有相当大的比重则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虽然国家财政每年都要通过“支持农业支出”科目向农业投入较多资金,但大都为政府涉农部门的经费,最终落实到农业和农民头上的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费、农村电网改造等等是少之又少。

  这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们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

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

  而在财政支农这一块,会议明确要求:2005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今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等社业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公共财政的阳光,开始史无前例地大面积洒向农村。

  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课题

  “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通过自家那台黑白电视,尹爱勇也“知晓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些内容”。

  但身为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镇村民组组长的尹爱勇随后开始犯愁。“据上面说,可能要把(村民组)组长撤掉。”

  尹发愁的,并不是他这个“九品芝麻官”能否保存,“反正一年也就两三百块‘工资’”,愁的是,“以后村子里有个啥事情,谁来组织?”

  贺雪峰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刚刚完成一个有关乡村基层组织生存状态的调研。

  最近几年,“精简机构”同样成为我国多数省份农村税费改革的关键词。在它背后,尹爱勇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并村运动”。

  “并村,本来就使得村干部减少了,现在再把村组长这样的村干部砍掉,以后,谁来组织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工作?”贺雪峰表示。

  他认为,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力量是基层组织。比如在农村文化建设这一块,农村的“文化站”大多都取消了,“人员都下岗了”,“连筹划的机构都没有,依托谁来建设?”

  韩俊把这称为“无税时代”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认为,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政权的机构。

  难题还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都比较棘手”。

  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2006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接下来的农村综合改革阶段,其它方面的改革也需要协同推进,如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城乡统筹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又一个核心内容。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认为今后对农业的“予”要大于对农业的“取”。

  但“予”不应紧紧局限于财政支持,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在产业支持和体制政策的“放活”上,即便是直接财政的投入,也要体现市场化原则要求。

  此外,目前的改革越来越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和制度问题,尤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也是现阶段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

  对此,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改革还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等等。比如,户籍制度不改,劳动力就不可能自由流动,公民就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会议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显然,这场改革,考验着决策层的勇气和决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