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微弱爬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5:11 南方日报

  按照中国汇改的战略思路,尽管今后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不再是一件“神秘且不可窥见”的事,且在此背景下,人们需要更多地从市场而非行政的角度去观瞻汇率的走势,但站在2005年与2006年的临界点上,官方和市场、学界再次把目光聚焦于这个依然敏感的话题上。他们从各自的角度阐释着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看法。

  大幅升值可能性小

  12月17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006年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客观存在,不过,即使考虑到各种牵引因素,到2006年底,人民币累积升值幅度超过10%的可能性不太大。

  与北大上述学者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的是,在JP摩根近期刚刚公布的

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却认为,到2006年年底人民币将累计升值13%。“我们计算过,如果你要把贸易顺差调整趋于平衡,至少人民币得升值15%,才会更加平衡一些。实际上,即使人民币明年升值13%,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仍有800亿美元以上,还是比较高。13%的判断是合理的。”龚方雄说。

  “现在我国储蓄率太高,流动率太大,而且由于资本不能流出去,出现大规模的存款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贷款贷不出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经济学家朱民基于“2006年中国利率还会维持相对比较低的水平”的判断,进而分析说,2006年

人民币汇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朱民认为,人民币汇率逐步进入市场后,影响它变动的东西比较庞杂,除了贸易因素,如果利率没有出现大的上涨,汇率是很难大幅上升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则认为,汇率弹性增大是个方向,但可能升值多少、到底升值多少幅度合适都要取决于储蓄行为、人口结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转变。“在寄望于市场的同时,一个基本的思路是,逐步把汇率弹性加大,让其市场化,通过市场反映出来。”

  “我相信央行完全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即使有微弱升值,但仍是小幅双向波动中的相对稳定的能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看来,2005年—2006年两年,汇率政策的调整的落点会更多地体现在“观察、适应”上。

  中长期存在阶段性贬值可能

  在今年12月16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了《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报告》。该报告对未来汇率变动趋势作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判断——不排除人民币中长期存在贬值可能性。

  作为该报告的发布者,夏斌在预期2006年人民币有望小幅上升的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出台后,一方面海外媒体评论众多,有的认为改革并不彻底,但毕竟朝着浮动迈出了关键、可喜的一步,因此客观上相对稳定了市场的预期;另一方面,美国近期警惕通胀所采取的措施,使利率出现上涨趋势,中美利差扩大,美元短期内将较为坚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

  记者注意到,上述报告还分析说,虽然从中长期看中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美国,人民币似乎仍有升值的潜力,但同样从中长期看,处于转轨中的中国经济、两万多亿元的社保资金缺口、巨额银行不良资产、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测算的巨额债务等等众多现实的问题,都有可能在中长期区间内将人民币汇率向相反的方向拉扯。

  “对一个迫于各方压力而经验不足的开放经济体而言,体制中历史痼疾的择机解决和进一步主动调整内需主导战略,并不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的提高肯定会使人民币升值。换句话说,也许存在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夏斌强调,从目前看,如果能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适时推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包括消化巨额不良资产、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欠账、用于各种战略储备和重大设施——则都可以主动成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力措施。

  2006年汇改空间和方向之辩

  对于2006年人民币汇改的空间和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需要明确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为了给金融领域改革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为了应对较大规模的“货币错配”风险,为了防止“日元升值综合症”在中国重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化改革必须采用渐进方式。

  此种谨慎的态度反映出专家们对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尤其是汇率风险监管的关注。“相对其他企业而言,银行汇率风险失控导致的危害要大得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研究员余维彬就此分析说,当银行体系拥有大量外币计值的净资产或净负债时,汇率过度波动会使其资产负债表发生剧烈变化。

  上述两位专家进而在今后汇改的基本原则上达成共识。李扬认为,“在资产负债表恶化的情况下,由于很难用合理成本募集到满足充足要求的资本,银行的典型反应是压缩贷款。如果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则会直接导致银行流动性危机。”余维彬分析说,“反过来,在资产负债表大幅好转的情况下,银行则会扩张信贷。加强监管有助于银行体系消除不适当累积的汇率风险,并进而避免银行信贷规模大起大落,这对一国的经济稳定肯定是有利的。”

  巴曙松则明确着眼于2006年汇改的空间。他认为,一方面,来年一定程度的汇率调整确实需要由市场决定。“只有在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的基础上,在基本吸纳和消化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因素,并产生新的市场供求因素的刺激与推动后,才会出现适当的进一步调整的时机。”夏斌也发表了与之相近的观点。

  “另一方面,2006年汇率的走势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和内需扩大的效率,换言之,要尽力从过去过度依赖外需转到依靠内需,”巴曙松认为,“如果转换不成功,按照目前增长的趋势,可能明年底外汇储备就会突破1万亿美元,由此导致央行票据和外汇储备增长占GDP比重会迅速上升,这对经济金融结构将产生较大冲击。”

  与之相关,最近巴黎百富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进入了消费期,中国的消费高潮将到来,中国的储蓄最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有过去20多年的高增长,高储蓄率会下滑。“如果这种判断成立的话,将意味着顺差会减小,这时就不能贸然大幅度升值。所以,目前还要观察,让市场消化、体现这些信息。”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实习生 刘丽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