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告别简单增长 长三角引资打出服务王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土地人力成本等传统优势消减之时,长三角经济再次发力的新动力在于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国际商务枢纽港等功能的内涵空间

  本报记者 王思睿 发自上海

  “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该勇敢留下来?”这句歌词或印证着台湾泰联工业股
份有限公司(下称“泰联”)董事长、上海泰丰箱包有限公司(下称“泰丰”)董事长翁崇铭的心境。

  1993年,泰联在上海青浦区批租土地120亩,创办泰丰。12年来,翁崇铭保留着每年到上海8次,每次停留一星期的习惯。这样的频率让他最直接感受着上海年年见涨的商务成本。

  5年、15年的未来,他心里没底。“我不知道企业能在上海坚持多久?”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个问题已在脑海盘旋很久。

  走,还是留

  首批落户上海的部分外资企业因成本高涨,滋生去意之时,上海市的引资数据也发生了变化。据上海市外经贸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16.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2.6%,增幅同比下跌10.9%;实到外资65.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1.8%,增幅同比下跌18.3%。

  除了投资者对上海不断高企的成本“望而生畏”,上海市政府也有意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门槛。

  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菅和平向本报记者表示,上海引资的产业结构将遵循“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注重在这些领域引进外资。

  上海市外经贸委、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章远也认为,上海市招商引资不应只关注数量,也不再是以前的“来者不拒”,而是将更多目光投向引资的结构与质量。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体现上海的引资质量。

  不仅是上海市,不少长三角区域的当地企业也在动拔营起寨的念头。

  浙江余姚市家汽配加工厂的一位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他已四次往返浙江省余姚市与中部省市。工厂正计划与内地一家企业合资建厂,这是一个总投资额达8000万元的项目,预计占地50亩左右。

  该办公室主任表示,浙江省目前对此类项目的批地申报,难度很大,而且“地价高得吓人”。而项目西迁,仅仅在土地方面,就能为企业节省2000多万元。

  一些在江苏北部投资的企业主向记者透露,2004年苏北地区利用外资、民资分别比2003年增长35.1%和43.5%,分别高于苏南地区32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长三角面临土地荒

  企业头疼于项目无地落户时,整个长三角正面临土地紧缺的窘境。据上海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依据粗放的用地方式,到2018年长三角区域可能面临无地可用的状况:除20%的农田外,将难觅建设用地。而留出20%的土地是作为保证粮食供给安全体系的底线。

  据上述专家透露,《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即将出炉。该《规划》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国土所、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完成,将首次向媒体公布该区域土地生产率的最新“账单”。

  “对长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评价与国际其他大都市城市群相比,基本上仍然是粗放型增长模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研究员、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长三角粗放型经济有三个特征: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能源消耗量大、劳动生产率低。

  长三角地区(含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一共16座城市)占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大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建设用地约1万平方公里。由于参与国家发改委长三角战略发展规划的工作,郁鸿胜特意将长三角工业建设用地GDP产出率“详详细细列出一本账”。

  “我们先在上海摸底,以上海各工业园区创造的产值除以工业用地面积。”据郁鸿胜介绍,位于上海市郊的工业园区中,平均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率在10亿元左右,个别园区达到50亿~60亿元的效率,其中国家级工业开发园区能达到100亿元/亩的效率。

  而算到整个长三角的区域土地产出率时,郁鸿胜认为实在不容乐观。”2004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为人民币2.8万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创造GDP2.3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工业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率为1.3亿元,而在一些中小园区仅为6000万元的产出率。

  追加土地用量成为部分区域弥补土地产出效率不足的简单扩张方式。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峰说,以往外企在浙江省大量圈地建厂,只是将当地作为进口组装再出口的“中转站”,并未与当地产业链衔接。这样的引资方式无益于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而且从长远看此类引资并未给浙江经济带来太多好处。

  据《规划》披露,2004~2005年,整个长三角16城市中原先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增幅回落也较快,原因之一在于有项目没土地,影响了经济增长。2005年来,长三角经济增长区域有往西扩往北移的趋势。郁鸿胜认为,苏北地区增长速度大幅提高在于他们拥有土地,导致其需求量高于先发达地区。

  选资,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的引资方针已在上海部分工业园区显示出效果。“调整功能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到期回购……”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闵行发展”)副总经理张维国在这行文字下,划出一条深深的指印。

  “每种回购后面都有一段故事。”在记者采访张维国之时,他正准备与富士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下称“富士施乐”)的洽谈资料。

  闵行发展所辖的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开发区”),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工业开发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开发区。经过几轮的招商引资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两年前,富士施乐要在原址扩大并增资10亿日元建设第二工厂。该企业周边有5家年销售收入不足人民币5000万元的企业。富士施乐的增资扩产之前,需要以上5家企业将1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800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置换和动迁。

  “为请出5家企业,开发区还贴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张维国告诉记者。现在,富士施乐将要进行第二轮增资扩产,开发区根据其行业与产出效率,决定将部分不符要求的企业“请出”园区,为富士施乐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此次洽谈成功后,开发区又得“破费”多少?张维国没有正面作答,而向记者算起了上次富士施乐扩产后的“账单”:复印机生产能力从9万台上升到30万台,年销售额增加20多亿元,“和回购费用相比,这块地产生的效益能几十倍地长呢。”

  “开发区最初那会儿,搁到篮子里就是菜。”张维国说,“现在不行了”,开发区得实现增资增产不增地,改变“追加投资,开口要地”的习惯。不再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开发区的服务优势已成为引资的“王牌”。“和以前的地价优惠相比,服务优势可是细活。”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阎海峰认为,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土地人力成本等传统优势消减之时,长三角经济再次发力的新动力在于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国际商务枢纽港等功能的内涵空间。

  据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兆安介绍,可以预期目前依靠土地激活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上海已着手通过调整存量提高增量,通过产业集群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即按照行业将原本分散的企业集中于固定区域内,以期便于统一标准及共享一部分设施。通过延伸到技术层面以外的创新体系,将经济发展方式从财富拉动型向创新拉动型转变。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