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资委探境外国资管理 风险管理机制建立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21:02 上海国资

  11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83号文”,要求中央各集团公司建立境外子企业数据库,并将数据库抄送国资委。这也显示,在经过了中航油等海外国有资产损失事件之后,国资委决心加强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并将其纳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事实上,自今年8月份开始,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就受命对央企境外机构的资产、投资和财务情况进行更完全的统计。

  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如何对数额巨大的境外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这一问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从政府层面上看,国资委、外管局、商务部等部门对境外国有资产都拥有审批或管辖权,而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汪亮认为,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控股公司层面上。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则指出:“控股集团要承担的职责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国资委要承担的职责是作为最终所有者的代表,对境外资产运营效率和安全提出统一的考核测评标准;外管局的职责是办好有关外汇管理事宜;商务部的职责是对我国在境外的全部直接投资资产负责办理审批和外交交涉事宜。”

  对境外资产的监管,一般有两种渠道,一个是通过子公司董事会进行监管,另一个就是财务监管。梅新育指出:“因为我们境外商业性机构目前绝大多数还只能划入中小企业行列,采用董事会这种方式成本过分高昂,所以对境内外母子公司财务监管的问题目前是关注的重点。”

  财务监管的关键是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由于国有企业是中国较早走出去的群体,一些早期的境外资产在制度设置上有很多疏漏的地方,不利于对风险的监控。汪亮就介绍道,早期的境外国有资产很多是以个人名义注册的,这种情况造成了相当一些境外国有资产流失。

  上海新华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杨曦认为:“风险管理有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是事前防范,尤其是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平衡。”比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每年将10%盈利奖励给老总;2003年,陈久霖的薪酬达到了2300万人民币。现在看来这种极为不对称的奖励制度,起到了鼓励老总冒险的作用。

  风险管理机制一旦设立,就要严格贯彻实行,但在这点上我们国家目前还有所欠缺,汪亮谈到:“目前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在派遣驻外人员时,就跟现在的高考一样,初始的审查非常严格,但是其后却不见跟踪。”王其辉也指出,“重审批、轻监管”的境外资产管理模式,不利于公司治理的制衡。

  财务上发生的境外资产管理疏漏,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境外国资的管理却不止于此。汪亮认为:“目前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分明亏与暗亏两种,明亏主要是财务监管疏失,暗亏则是指效率低下,目前暗亏比明亏更大。”

  国资监管视野要超越国界

  对国资委而言,对境外资产的监督管理正在摸索当中,而这方面的人力资源缺乏,也对境外国资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是海外开展业务,还是对境外资产进行监督,都需要专门的涉外经济人才。

  而从宏观意义上说,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也不是技术创新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经验积累,因此,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国资委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

  国有资产在境外的布局,关键是为了能让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因此,国资还应该起到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境外国有资产也应该更加注重布局的问题。汪亮表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布局,意图非常明确,要么作为利润中心,要么作为成本中心。对我们来说,明确境外国有资产的主要作用,也有利于国资委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管。”

  困难虽然很多,但是形势要求国资委要有国际视野。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将逐步扩大,中国国有企业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会越来越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的领域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竞争也将更加充分和空前激烈。国资走出了国门,作为老板的国资委,其监管视野和监管手段又如何能仅仅停留在国内。

  境外国资

  目前,我国境外的国有资产包括官方储备资产和国有企业资产(包括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两个部分。境外资产的主要特点是

证券资产居多,国有资产居多,储备资产居多。国资委关注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包括各类全资、控股和参股的资产。

  根据2004年初的数据,中央企业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达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

  国有企业在境外的投资仍然是我国境外资产的主体,但是这些资产的数额虽然庞大,质量却值得商榷。商务部研究院的王其辉指出,这些投资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约占总投资的 60%),而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

  上实:让海外资产形成拳头

  上海作为国资重组的先行者,历来对国资力量的集聚情有独钟,在海外亦如此,上实集团作为上海的一个海外平台,在这其中担当了一个集成商的角色。

  上实总部设在香港,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上实集团其实都是境外国有资产。在多年的海外探索当中,上实集团虽然取得了九个海外地区平台全部赢利的好成绩,但是仍然痛感资产分散布置造成的效率损失。

  上海实业集团发展研究部的周道洪认为:“境外国有资产最大问题就是非常分散,形不成拳头力量,更没有组合投资的效应。”同时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境外的投资承担了一部分经济交往平台的作用,导致了这些资产更为分散。

  于是,上实在“波罗的海明珠”项目中引进了系统开发的理念,联合百联、锦江、绿地和上海工业投资等优势企业,抱团出海,在圣彼得堡共同开发一个大型多功能综合社区。

  境外国资捏合成拳的效果非常显著,土地成本、政府公关成本等各项费用均大大下降,周道洪介绍说:“如果有需要,我们现在可以随时联系到圣彼得堡市的市长,而且俄罗斯方面设有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机构,负责处理项目进程中的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