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演艺市场的冷思考 演出赞助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23:2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徐志纯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演出市场已日趋火爆的情况下,我省的演艺市场发展得如何呢?记者走访发现,安徽省的演艺市场从表面看来,还是比较红火的,特别是在2004年,仅安徽剧院就承接了各类演出达150余场,其中有一半是商业演出。今年整个演出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热火局面,从国庆节后至元旦前这三个月,

  就有十几场规模较大的商业演出在合肥进行,其中有“超女”、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中国钢琴大师刘诗昆以及中国著名指挥郑小瑛等人的演出。但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省演艺市场红火的背后,有些问题不容忽视。

  观众:经济弱,意识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比较,我省的经济仍然落后。而一场演出的门票,动辄就要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上千元,在目前,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价位。仅以省会合肥来看,2004年合肥地区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00余元,平均每月收入约700元,而以一场中低档的音乐会,最高达580元,最低也要80元,最高票价远超过了一个人半个多月的收入!

  除了购买力不足外,在我省观众心目中,对于文艺演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也并不是很强。陈先生在省直单位工作多年,他坦陈,自己花二三百元甚至四五百元人吃顿饭很平常,但如果要花100多元去听一场音乐会,就不太情愿,因为他觉得“没那个必要”。事实上,就目前我省的一些商业演出来看,虽是商业演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票往往都是由各种关系“带出去”分发掉了。真正自己花钱买票听音乐会、看演出的人,数量有限得很。

  此外,与上海等地相比,我省省会合肥的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并不多,消费力就更加有限。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不仅我省很少能请到顶级大腕或是大明星前来演出,就是本土的一些剧团或是演出团体,也大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少在本省演出。

  赞助:是把双刃剑

  今年9月1日,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涉及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打破既有的垄断,进一步向民资开放等内容的条款达10余个。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民资进入演出市场,已成大势所趋。而从商业角度来说,运作一场演出,势必要将风险降到最低——拉赞助,是目前演出市场最为普遍的做法。但据一位资深人士介绍,演出赞助对于演出市场来说,有时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不言而喻,有了企业赞助,对于演出主办商来说,风险系数会大大降低,但由于“拿钱手软”,主办商不得将其中一部分票“免费”送给赞助商。这样一来,则会造成门票市场的混乱。前不久,一个演出团体在我省某大型演出场所进行商业演出,当时正规票价是180元~880元,由于赞助商的介入,主办方送出了五六百张票,到了演出那晚,剧场外满是“黄牛”在倒票,这让许多原价购票的观众非常生气,纷纷要求退票,差点造成了当晚演出的“流产”。事实上,除了部分人会持赠票去看演出外,相当数量的赠票会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而这些票往往会以原票面价格的八折、七折甚至最后是二三折的价格售出。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原价购票的观众来说,既是一种不公平,也极易造成这部分观众对演出的不信任,从微观看,可能会造成一场演出的不成功,从宏观看,这样做的结果,会对整个演出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主办商:流动性过大

  据业内人士估算,一场普通的音乐会,演出成本在十几至二十几万元之间,而一些大型演出或是请港台明星的演出,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今年一个著名的港台明星在我省某市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成本高达600万元!演出的高额成本让许多主办商不敢轻易涉足演出市场,多数主办商都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作风。

  据我省一个成功运作过多场演出的广告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介入演出市场的以一些广告公司及文化传播公司为主,他们常会请一些名人或是演出团体来本地演出。据了解,一般来说,求稳的主办商会将售出一半票作为保本,在这种情况下,售出六成票,赢利10%%,售出七成票赢利20%%,依次类推。但也不排除有的主办商“胃口”较大,将票额定得很高,只要售出三四成票,就足够保本了。由于我省流动人口较少,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此外,对一些与实际消费能力极为不符的高额票价,今年国家新出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已作出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将对虚高的票价有“祛火”作用。然而,如果降低演出市场准入,主办商将票价定得过低,则会出现无法赢利甚至是收回成本都困难的情况。

  安徽大剧院的欧阳旺副总经理说,虽然从目前来看,我省的演出市场在全国算是落后的,但随着我省东向战略的进行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全省演出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经过这二十年来的发展,我省的演出市场已有了长足进步,不仅演出更加频繁,演出内容和场次也较以往固定了许多。如2004年春天,合肥的演出市场可谓“红”戏当家:中央芭蕾舞团演出了《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两部黄梅大戏《红楼梦》和《红丝错》,还有中国京剧院带来的一部40年老戏《红灯记》等等。不仅如此,这几年来,全省各地的演出场地建设也有了很大变化,仅在合肥一地,除了安徽剧院外,长江剧院、省体育馆及国际会展中心等地都可以作为大型演出的活动场所。此外,还有不少城市也具备了筹备大型演出活动的条件,这些对于全省演出市场未来的发展,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