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一个城市医生的乡村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0:35 中国经济周刊

  王昆

  城市医生

  现从事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我这一年,大约2/3的时间,用在了对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上,走了云南、福建、山东、甘肃、浙江、吉林等6个省份。农民看病难,为农民看病的人——乡村医生——一样很难。

  云南禄劝县有一个小村庄,山高谷深,江水依村而过,与外界相通的,是一条搓衣板似的山路,狭窄处,如两车相遇,须一车紧贴山体方得通行。山路崎岖,车行需3个多小时。

  村里有一个卫生所,卫生所里有一个50多岁的乡村医生,几十户村民日常的小病小灾,都要靠他提供服务。没有他,村民要想看病,必须跑上几十里的山路,到镇上去。陪同我们的当地领导介绍说,因为条件太艰苦,城里的大学生不可能在这儿扎根。当务之急,是培养年青的接班人,从本村的年轻人中挑选合适的送出去培训、进修,这样才可能用得上、留得住。

  看着各种条件都十分简陋的乡村卫生所,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这里工作的同行的不易之处。自己作过15年的医生,日常和同事们聊天,经常谈到医生的压力问题,有时甚至会为此而失眠。但在这里,我感到自己过去的可笑与渺小。我的那些问题,回想起来,无外乎是如何更好地在三甲

医院里发展的问题;而这江边村落的卫生所里,乡村医生所面临的,却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对着哗哗作响的江水,我只想说:大医院里的医生拥有的、享受的都太多了,想想长期在这里工作的同行,我们还是少些抱怨,多做些实事。

  同时,对比这里的医疗条件,也让人深切感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资源的丰盛、富足,甚至可说是近似奢侈。从医疗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如果说这里的村民得到的是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那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居民,那些坐上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再挂个号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就能在协和医院、瑞金医院看头疼脑热病的人,应该说享受的是中国医疗上的饕餮大餐;在目前的中国,如果作为城市居民,把自己享受的医疗服务仍然定位于基本服务的水平,那这里的村民得到的医疗服务就只能说是近似于乞丐的待遇了。

  乡村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常常会感动许多人,但也有少数人对其专业水平提出了质疑。确实,很多乡村医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确实比较薄弱,但这不能全怪他们。首先,受教育背景的限制,乡村医生群体自身接受能力比较低(如果能考上大学,他们同样会选择到城里去工作);其次,传统培训方式的简单、落后,也导致培训效能的低下(有的培训就是发本书,让乡村医生回家自己看);多数乡村医生迫切希望有一批既擅长医疗、又懂教育的人,真心且长期地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特点,下力气进行系统培训。

  工学矛盾也是困扰乡村医生的一个很大的难处。他们如果停下工作接受培训,则期间无任何收入,因为乡村医生基本上要靠为农民看病挣钱养活自己。所以他们心理上也很矛盾,希望在接受培训期间能有些补贴。

  乡村医生不属于国家编制,平时只有一些补贴,工资要靠自己挣,没有退休制度,没有

养老金,养老是个很大的问题。山东平阴县的一位乡村医生,在和我聊天时反复说:“你们是从北京来的,能见到大领导,能不能帮我们说说退休问题。为什么村支书能退休,我就不能退休?”而“退休”后的接班问题,也让他很是发愁,子承父学,却不承父业。他的儿子从卫校中专毕业后,就坚决出去打工,不愿接父亲的班,因为待遇实在太低了。

  农民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越是边远地区,表现越为明显。但如何构建利益导向性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事业,才是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之一,是有关部门应该紧迫考虑的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