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托拉斯尝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4:5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傅 颐 1964年4月30日,江苏徐州,一家普通公司悄然成立,这就是华东煤炭工业公司,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托拉斯试点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参照苏联经验,建立起由中央各部集中管理的工业管理体制。19
1960年春,中央在考虑“二五”计划后三年的规划问题时,曾议过组织托拉斯的问题,并形成了一致的看法。中央认为,托拉斯是工业发达国家找到的比较进步的组织管理形式,机器设备利用得比较合理,搞得也比较快。中国的工业建设可以试走这条路子,组织托拉斯性质的专业公司。当时,中央还设想:在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钢铁厂搞个托拉斯,既管煤,管铁,又管铁路专用线,还管相应的化工。这个托拉斯,可归煤炭部或冶金部一个部管理。石景山钢铁厂,因临近有京西煤矿、迁安铁矿、龙烟煤矿,这几个点可以建立几个钢铁基地、几个化工基地,搞一个托拉斯来管。 196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的一年。托拉斯问题虽然提了出来,但党中央正全力以赴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没有来得及作出具体部署。直到1963年经济情况明显好转后,才开始启动这项工作。 根据中央和刘少奇关于试办托拉斯的指示,1963年底,国家经委召开了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对试办托拉斯的问题进行酝酿。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国家经委会同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提出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及第一批12个试点企业的名单。 1964年2月26日,煤炭工业部党组向国家经委、中央书记处提出在徐州成立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的报告,提出了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的业务范围、发展规划以及领导归属。新中国第一个托拉斯试点企业就此成立。 1964年9月起,中央各部试办了12个工业、交通托拉斯,其中全国性的托拉斯有9个,涉及到了烟草、盐业、汽车、冶金、化工、医药、地质、仪器等行业,地区性的托拉斯有3个,分别涉及了煤炭、水利电力、航运。此外,还有6个省市试办了11个托拉斯。 组织托拉斯后,原来一个行业的厂矿由各级、各部门多头领导,改为由托拉斯一个头统一领导;原来以厂矿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改为由托拉斯集中经营。这样就把同行业的厂矿组织起来,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托拉斯试行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托拉斯成立前,盐的产、销由各地分散管理,有一个时期有些地区市场脱销,工业用盐也不能保证正常供应。盐业公司成立后,尽管碰上1964年海盐欠收,全国盐产量比上年减产一半(500万吨),但由于盐业托拉斯统管了盐的生产和运销,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界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运,充分保证了供应,出口盐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当然,试办托拉斯不可避免要碰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如举办全国与跨地区的托拉斯时,在上收企业、改组生产、调整企业等问题上同地方发生矛盾;在上收厂矿企业时,托拉斯对地方的财政收入的影响等。1965年五六月间,国家经委党组召开托拉斯试点工作座谈会,各试点托拉斯企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省市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刘少奇在讲话中要求有关部门不要害怕和回避目前出现的问题,要勇于实践,创造经验。他说:“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但都没有完整的经验,要我们自己创造。托拉斯不是只办十二个,我们要把眼光放大点,全面看问题。” 会后,中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托拉斯的试点工作进行调整,决定把1965年工作的重点继续放在办好第一批试点的托拉斯上,原先准备马上成立的一些托拉斯企业暂时缓办;少数条件比较成熟的行业和地方,可再试办若干区域的或地方的托拉斯,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1965年下半年,又有一批地区性托拉斯企业相继成立。 1964年至1966年上半年,是托拉斯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兴起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时期。虽然,试办托拉斯的实践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中断,但这段历史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留下了可贵的启示,体现了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远见卓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