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到1999,刚刚市场化的中国金融体系,一路坎坎坷坷,一路惊心动魄。我们截取此间《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片段,重温那段历史,以此为缩影,见证不断成长的中国金融。
货币政策是所有主权国家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所有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据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实践证明,我国的中央银行只有以稳定币值作为货
币政策目标,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5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对中国刚刚颁布的第一部《中国人民银行法》,发表了《依法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评论员文章。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7年10月23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掌握调控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
众所周知,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适时、正确地调整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 这次调整利率的首要原则,是要继续维护存款人的利益。
——1997年10月23日,为了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利率调节经济发展步伐,《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注意掌握调控力度》的评论员文章。
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由过去下达指令性计划,改为按年(季)下达指导性计划,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正确掌握宏观调控力度,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7年12月26日,中国刚刚收复香港,金融问题变得异常敏感,东南亚金融危机更给中国金融来了个雪上加霜,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金融宏观调控的重大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这是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少困难,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放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货币政策方面要适时下调利率水平,正确调节有关方面利益关系,以促进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1999年6月10日,人民银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再次调低利率,《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灵活运用利率杠杆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评论员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