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风靡全球的中国蝴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4: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胡敬艳

  “中国蝴蝶”

  “舒而兑兑兮,无感我帨兮”,是《诗经》中谈及中式胸衣。同样早在公元2500年前,居住在地中海东部的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妇女也有了自己的“锦衣卫”。

  1913年,纽约名嫒Caresse Crosby叫女佣将两条手帕缝在一起,制作成轻巧的胸衣。内衣制造商华纳兄弟胸衣公司用一千五百美元向她买下专利权,大量生产,成为现今胸衣的雏型。

  1938年,胸衣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弹性纤维之后,尽管二战的爆发很快抑制了这种原料在民用工业方面的运用,但女人们仍然想尽办法将回收后的尼龙降落伞等军用品利用起来,制成各式胸罩。美国“仕女造型胸罩公司”则在1949年成功推出“子弹胸衣”,30多年风行100多个国家,创下9000万件的销售业绩。

  美国的魔术胸衣1994 年在纽约首次登场,创造了一个离奇场面,魔术胸衣竟是用防弹运钞车送达的!疯狂的抢购者在商店上班前早早守候,店门开启,胸罩即被抢购一空。美国的乳罩业,发展成年营业额30亿美元的大产业。

  全球产业的新一轮转移,中国开始受惠。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胸衣为例,早在2002年,平均每个美国女性衣橱里,都有一件以上“made in China”。在欧洲的情形也颇为类似。中国的外汇储备逐年攀升,在国际社会的声望不断提高,全球都在谈论“made in China”。

  “可怕的胸衣”

  国际市场忽然面对似乎是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这其中就包括物美价廉的胸衣。于是乎类似“可怕的胸衣”这样的标题屡屡见诸西方媒体报端。

  

纺织品的自由贸易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焦点。2005年,“倾销”、“特保”、“贸易摩擦”和“磋商”等词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
超级女声
”。就连商务部的头头脑脑们都笑言,现在他们每天就关心“裤子和胸衣”。其实胸衣所面临的麻烦只是“中国制造”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评选“2005中国说话最多官员”,恐怕非薄熙来部长莫属,单就纺织品中美贸易摩擦,就进行了七轮谈判。中国纺织品非但没有迎来取消配额的春天,反而遇到了多事之秋。4月4日,美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对中国2005年1月1日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三种纺织品(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和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9月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胸衣和其他合成纤维织物两种纺织品做出设限;在欧洲市场,胸衣等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曾多日压在欧洲各港口。

  处处受限已令“中国蝴蝶”日子难熬,更可怕的是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敌意和骚扰。今年4月8日,欧洲议会旁的公园里人头攒动,缤纷气球徐徐升空,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个庆祝活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欧盟新成员国的纺织品制造商利益的游说团组织人们,放飞100万个气球,象征着中国纺织品使欧洲人丢掉了100万个就业机会。德国著名女装品牌Gelco和瑞典大型服装连锁零售商H&M为代表的纺织品零售商向法院提起诉讼,声言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令“中国蝴蝶”狼狈不堪。

  思考,站在你背后

  价格是竞争最有效的利器,这被多数中国生产商所信奉。2004年,中国女式胸衣出口单价从1.22美元降低到0.88美元,价廉毋庸置疑。但是在中国蝴蝶的背后,产品初级、工艺简单、草台班子凸现恶性竞争,生产工人薪水低廉,

社会保险、健康保险缺失,环境污染严重等。而这些都没有计在商品成本之内 。

  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和贸易应该成一定比例。但中国在经济增长9%的同时,贸易却增长32%。其间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中国制造”的冲击,不仅仅是对于刀光剑影的市场,还有西方优雅的生活方式和丰厚的社会福利。早退休、度长假、享受失业救济金和退休金是欧洲人喜欢过的日子。但是以中国胸衣为代表的制造业的崛起,却带来了西方制造业的衰落以及失业人口的激增。欧洲放飞的那100万只气球放飞的是西方人的失落、不满和担忧。

  相对而言,“中国蝴蝶”出口对美纺织品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为何山姆大叔总是向胸衣开刀呢?其实,它只是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一个工具而已。据《华尔街日报》透露,美国连生产胸衣的厂商都没有,保护美国胸衣产业所谓何来?中国的2004年,中美贸易逆差今年接近2000亿美元。这是保护美国胸衣的真实理由。

  中国制造企业要维护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谋求更大发展,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相互之间打得头破血流。

  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谋求共赢是唯一的选择,在此之上,“made in China”,是现实,也才可以是希望。中国“蝴蝶”才可以尽情地在世间女子的世界里翩翩起舞。

  (作者系本报记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