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科技大会前夜:自主创新国策解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雷中辉 北京报道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最近很忙。

  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被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而2006年1月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将
发布新修订的科技发展战略。而这些都是王元研究和参与制度的领域。

  “战略规划已经完成,相关的纲要也准备就绪了。”12月20日,王元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这是国家科技战略的第三次修订。”

  实际上,全国科技大会自1978年仅开过两次。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则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第三次科技大会的主题将是“自主创新”。

  科技战略的国家意义

  《21世纪》: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科技战略规划的修改?这次修改的目标是什么?

  王元:改革开放以来的两次科技战略规划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即将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将对前面的政策进行一定的总结,并且要提出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一整套的政策,这三次会议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

  我们国家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总量很大,刚刚公布修订的GDP世界排名上升到第6。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要保持这种发展速度 15年甚至更长。

  回过头来看,维持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方式,还是“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低附加值),这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这种方式加以转变,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全方位的变化过程,比如说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和流动、涉及到企业的规模、涉及到企业的体制障碍、涉及到企业微观的基础改造。

  但关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到改变这些状态的技术手段,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多新的手段,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1世纪》: 自主创新对中国整个国家的意义何在?

  王元: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很高。中国目前有将近200种产品在世界排名第一,大部分还属于低附加值的,主要还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在这种贸易格局下,一方面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非关税性壁垒的挑战,比如说技术标准,还有一些政治选择,比如遏制中国,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仅仅停留在依靠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可能中国还是一个大国,但是不可能是一个强国。

  《21世纪》:即将在这次科技大会推出的国家科技战略规划,跟前两次科技大会相比会有什么不同?

  王元:有四个方面的区别:首先是全球化的背景。全球一体化,中国也可以积极广泛地利用全球的科学技术。

  其次,当代国际科技发展的态势不一样,现在的发展非常快,在非常多的领域以群体性、系统性的科技技术来替代原有的传统工业基础,这给中国在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带来许多的机遇。我不认为自主创新是为了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垄断是相对的,而且当代的技术特点是技术的更新和替代很快。

  现在国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第二次相比,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提高了,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成熟,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这就对科技资源的配置,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四个方面来审视和比较,对于政府具体规划的文本制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也导致许多的改变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

  政府角色的转变

  《21世纪》:在中国科技战略的转移中,政府的职能应做哪些转变?

  王元:政府的职能应该有三方面:

  政府必须有持续的投入机制来扩大中国科技实力。这种投入更多地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技术平台、科学普及等重大公共产品的产出和供给能力,这种投入更多的是指资金投入。

  同时,资金的投入必须建立一整套组织机制来加以保证。要通过改变国家的科技计划体制,调整预算的制度,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来支持一些真正能够产生公共产品的基础平台。

  最关键的就是政策。在法律政策、财税、政府采购方面全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采取突破体制障碍所需要的一些相应政策。这些政策将在新的科技战略纲要中加以规定。

  《21世纪》:我们也看到,在解决产、学、研三者关系的时候,中国目前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政府应当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

  王元:需要强调,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们要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首先,技术创新应当根植于企业,真正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机制。比如说,新技术的发明者是否是新技术的应用者或者扩散者?而且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需要加强企业与大学和院所之间的市场原则的合作关系。

  在解决因为和市场相隔较远,企业不愿做或者做不了的公益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问题的时候,政府在科技投入上要能够积极地调动企业的投资。这就要解决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解决政府如何通过市场的手段、资源配置的手段来提高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

  《21世纪》:这次科技大会是否会提出对现有科技体制进行改革?

  王元:妨碍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体制问题或者资金问题,这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在科技战略的制定上,会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科研体制有很多优势,比如说人力资源,我们有很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但是,现代科学发展历史不长,受到很多政治运动的影响。

  所以要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关键问题是要扎扎实实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要有国家持续的投入,要有相应完善的政策体制,促进社会资源对科技发展的支持。

  科技资金的独立评估

  《21世纪》:新制定的战略规划,会不会对国家财政的科技资金专项拨款进行规划?会不会更偏向于中小企业?

  王元:我要更正一个观点,国家财政拨款真正落实到科技部的很少,很大一部分由国家财政拨往其他相关科技部门。另外,国家专项资金的拨出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意向是拨给大企业,相当多的也是拨给中小企业,关键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来从事这样的科研活动、有没有能力投入到这些科研项目中。

  在对待科技方面的财政支出,中央政府应该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国家投入到科研活动的资金能够有效地统筹协调和统一配置。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增长很快,去年的投入是1966亿元,占GDP的总量1.21%。据我统计,在科研的投入中,企业所占的比例高达70%多,政府的资金只占26%,但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科研资金投入和销售总额之比大约只有0.8%。

  《21世纪》:那么,国家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王元:中小企业的创新,从国家的政策来看,正在想办法解决。一方面是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创新的基金规模,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基金的规模这几年增长是很快的。

  第二个问题,需要有一些金融性质的改革,包括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怎么让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有不同的金融产品相配置,从而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同时又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创新和发展。

  《创业投资管理办法》发布后,类似的政策目前都在研究,比如退出机制等。

  《21世纪》:今年国家会否对科技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行监督或者立法?

  王元:科技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目前都在逐步健全。我们建议在科技规划中建立独立的评估制度,其中更多地是第三方的评估。同时也要着重发展针对项目管理人、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评估,纳税人的钱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公众有权知道了解你究竟在做什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