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地方政府对中瑞态度游移 中瑞财团由天堂到地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4:05 每日经济新闻

  马红漫

  面对国内对于中国最大炒房团”的指责,地方政府犹豫了,中瑞模式的成功与失败尚在未定之间,但可能失败的后果使政府部门犹豫不决。面对风险,曾经高调的政府选择了退缩。

  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温州中瑞财团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历程。

  本月初,温州中瑞财团拖欠市政府7.6亿元地价款事件被温州市国土局曝光。自此,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财团”的中瑞陷入成立一年半以来最大的信誉危机。对于一个号称能够动用100亿元资金的财团,为何竟被区区7.6亿元的资金绊倒呢?

  “7.6亿元欠款是由于银行先前承诺的信贷额度落空造成的。”12月20日,中瑞财团执行董事陈时升如是说。看来,是因为银行的惜贷打乱了中瑞整体的战略计划。

  据悉,中瑞财团成立之前,建设银行温州市分行和农业银行温州市分行分别与中瑞财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在中瑞财团需要信贷资金时,这两家银行将提供足额的免担保贷款。但是好景不长,成立后的中瑞财团迅即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还有宏观经济形势与银行政策的变化。面对层层质疑,

商业银行的“商业”一面显露无疑,纷纷违约拒绝已经承诺的贷款,导致中瑞资金链条的断裂。

  中瑞的困境真的源自自身制度和投资路径的选择吗?事实上,地方政府对待中瑞态度游移才是导致商业银行集体倒戈的重要原因。

  中瑞成立伊始,地方政府鼓励有加,相关部门及领导非常认可,认为属于“温州的民间资本创新”。有此定调,地方商业银行积极配合锦上添花自然不在话下,信贷规模也是水涨船高。不巧的是,中瑞选择了被媒体和公众频频质疑的

房地产业作为突破口,“温州”和“房地产”两个词连在一起,中瑞几乎是注定了命运坎坷。面对国内对于“中国最大炒房团”的指责,地方政府犹豫了,中瑞模式的成功与失败尚在未定之间,但可能失败的后果使政府部门犹豫不决。面对风险,曾经高调的政府选择了退缩。政府的潜在信用担保不在,对中瑞的扶持态度转向了质疑,区区7亿资金缺口就绊倒了一个大“财团”。

  商业社会的一个缺乏人情味的准则就是善于锦上添花,而决不会雪中送炭。看似冷漠,其实是市场规律使然,有锦才有利。因此温州商业银行的集体倒戈无可厚非。但是什么样的“锦”值得“添花”,应当由企业自行判断,而决不能仅仅依据政府的态度。从中瑞财团的跌落过程,我们看到政府态度所起的关键作用,协议成为具文,制订与废止均在一念之间,不虞法律责任。

  政府之于市场经济,一直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难题,从“守夜者”到“调控者”,表面看来分寸似乎很难掌控。但是笔者认为,两者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政府应当与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越界参与微观经济的行为只会造成市场行为的扭曲与社会成本的增加。表面看来,一些官员扶持了地方明星企业,而企业则获得了行政资源扶持的“双赢”行为,其实结果却是“双输”:一方面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市场自发资源配置的职能随之扭曲。政府有形之手参与之深,与民众在市场上一出事就找政府,形成了某种呼应,这对市场经济理念的培育不利。看来,双方都需要在市场中学习市场规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