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GDP保卫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5: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汪生科 陈欢 上海报道

  2005年的年底,上海市政府的一些智囊们在忙一个事:为市里寻找明年GDP新的增长点——自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市经济增速回落,如何挖掘经济增长的后劲,是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智囊们松了一口气:12月9日结束的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即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发布消息,给十一五期间上海GDP增长定的指标是9%以上。

  在敏感的时候调低。在以往的市委五年规划建议案中,一般都不论及具体的GDP指标。

  转变之快,连智囊们都不敢相信:9%——意味着上海不再追求GDP两位数增长,而此间还跨越2007年的政府换届。此前上海GDP已经13年两位数增长了——政府方面渠道显示,今年上海GDP初步估算也有8500亿元,有望连续十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会议对明年上海市GDP增长“预期”是10%以上——“明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GDP要追求两位数的增长。”一位政府智囊人物说。

  促变

  作为

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进入2005年,情况大变。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一份报告,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中,上海增速最低,增幅回落幅度最大,回落了3.6个百分点(长三角增幅同比回落了2.6个百分点,而全国同比仅回落了0.1个百分点)。

  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上海市高层总结了两条原因:支柱产业不支柱,支柱地区不支柱。

  支柱产业说的是

房地产业。上海市房地产业从1991年开始增加值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增加值622.59亿元,仅次于金融保险业的741.68亿元,在GDP中比重达到了8.4%。但是,从2005年开始,房地产业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

  支柱地区指的是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给浦东上半年经济情况的总结是“三个趋缓”:GDP同比增长10.5%,只比上海全市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工业产值增长7.2%,比上海全市低5.1个百分点;外贸仅增长9.9%。

  而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上海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公报,从2000年开始,上海GDP增长率逐年增加,投资强度也在逐年加大,而且越到后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幅度,远远高于GDP同比增幅。

  但是,越来越多的声音在问,在上海GDP基数已经很大的情况下,GDP两位数增长的“保卫战”能坚持多久?

  转变

  “上海市调低GDP增长预期,一个是国家宏观形势,另一个是从上海提高国际竞争力考虑。”参与上海十一五规划的人士解释说。

  这背后,表明上海在发展思路上的重大转变。首要体现在服务业的发展态度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在10月底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首次提出,上海正在加快由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提法。”上海市发改委综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阎加林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即意味着201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至少要突破50%,从现在做起,每年至少要增长0.7%-0.8%。

  而近几年对上海GDP增长贡献大多是靠第二产业拉动。以这2000-2004年数据为例,前三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且逐年提高,但是到了2003年、2004年,比重低于50%,2004年更是低到了47.9%的低点。

  这也正是上海市本届政府延续的“三二一产业方针”和“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高端没有形成之前,低端也不敢放掉。

  服务业在周边的江苏做得风生水起,而大力发展服务业正是中央对上海提出的要求。它体现了中央的战略布局——要提高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发展高端的服务业,能起一个引擎的作用。

  上海显然比南京等城市更有条件承担国家这一战略。今年上海服务业外资投资出现了增长,服务业增长出现了反弹。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之后,12月14日,上海市发改委高调发布《纲要》的细化条款——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30条”。

  “上海现阶段之所以还将二三产业并提,主要是考虑到广阔的郊区发展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上海发改委副主任陈寅对本报记者解释说。

  怎么变

  形势使上海朝这个方向转变。“十一五是上海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9日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说。

  会上,上海确定了十一五规划的主线——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显然是提升了一大步。这又是一个意外。“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跟现实衔接,还需要研究。”参与十一五方案规划的一位专家说。

  此间人士透露,十一五规划上海一共有好几个方案,最终采纳的这一方案是所有方案中调子最高的——而还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此前上海市一直热议的“世界性城市”一度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般性的“国际大都市”。

  短期之内,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思路又有了巨大转变。但这给上海的任务是艰巨的。

  “服务业的增长方式,不是很好把握——它不同于工业,不是计算多少投入多少产出。”上海市社科院一位专家由此认为,上海之所以调低GDP发展速度,跟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关。

  他以洋山港为例说明这个问题。洋山深水港虽然已经开港,但关键在后续

供应链上。

  “洋山港承担的国家战略有两块:一个是中国货物的输入输出,这一块江苏、浙江的港口也在做;另一个是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至少是东北亚地区的中转能力。对洋山港来说,重点显然是在第二个层面的国际枢纽港,否则没有必要舍宁波港而建洋山港。”该人士解释说。

  国际枢纽港建设,属服务业范畴。洋山港显然是块“试金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