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经普情况答记者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9:41 国家统计局网站 | |||||||||
李德水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2005-12-21 08:34:13 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通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情况,特别是利用经济
[ 埃菲社记者 ] 根据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的GDP总量同法国和英国相比已经不太遥远了,您是否可以给出您的预测,什么时候中国的GDP总量会超过上面所说的两个国家,达到世界第四位? [ 李德水 ] 确实,我们去年的数字在世界上的位置,应该说前移了一位。在2000年到200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位,2003年到2004年,意大利因为欧元的升值,他们变为第六位,我们变为第七位。这次普查的结果,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成为第六位,意大利变成第七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英国和法国2004年的GDP总量折合美元,英国是21330亿,法国是20463亿,排第四、第五位。中国这次调整以后,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跟法国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至于刚问预测什么时候能够赶上他们?关键看2005年中国最后核算下来的增长率是多少、总量是多少,还要看法国2005年的核算结果是什么,这个预测我想差距是越来越小,总的趋势是这样的,2005年也可能接近法国,我觉得与英国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明年初的核算结果才能进行判断。 [ CCTV记者]第一个问题,这次公布最新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去年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呢?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数据的影响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李德水 ]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想跟你多说两句。经济普查之后,把2004年中国的GDP数量作了调整,增加了23000亿,这毫无疑问,说明我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确实正如我刚才发布消息的时候讲到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明年宏观政策是不是会变化?这就说来话长了,而且非常重大,总量变化这么多,宏观经济增长是不是变化?或者反过来问,原来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有问题?统计数据是不是误导了?很自然会提出这些问题。 我可以断然地说,中国过去的统计数字并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也不会因为这次普查而改变我们现在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第一,过去的统计数字虽然对GDP的估计偏低,但是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只是在统计数量上存在一些误差,并没有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新估计,对中国经济基本的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的估计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再从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高,其他资源消耗过高,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不是很理想,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以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很粗放,这些重大问题都没有因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正如我们已经发布的1、2、3号公报里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基本矛盾、基本的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我们大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呢?难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够动摇吗?粗放发展的经济还能够允许继续下去吗? 所以,这次普查的结果只是在一些比例关系上,跟GDP有关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化了多少呢?就是16.8%,如此而已。一些基本问题,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普查之后而对它有重新的评价或者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不会改变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大的决策都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我再补充两句,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带来了GDP总量增加比较多,这本身也不是说跟经济政策毫无关系,还应该看到它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说第一,通过经济普查,发现原来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低估了。实际上作为统计部门,早就深有感触,知道三产低估了,但是苦于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方法,在常规体制中解决不了,所以我们才下决心搞经济普查,现在证实了我们原来的判断,这是很欣慰的事情。 第二,这个数字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原先统计反映的更合理、更健康。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 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些新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判断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的那么差,由此增强了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拉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强劲的出口拉动的,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判断,从我们普查的结果看,服务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另外,服务业和消费的关系又最直接,也说明中国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次普查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认识,对一些比例关系的认识改善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那么恶劣,由此使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我们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是有帮助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 布隆博格记者 ] 我想听听您对GDP调整之后,在未来两至三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看法?现在已经对2004年的GDP进行了调整,2005年GDP的增长又将会是如何的呢?通过新的调整过的数据,是否会对中国石油消费的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石油消耗会增长更高。另外,您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现在在国际上有许多经济学家说,由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发布,会使得中国政府面临更多的压力,因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来中国比以前更富有了,而中国在汇率改革方面应该行动得更快一些,是否应该把汇率改革或放松的步伐加快? [ 李德水 ] 普查数据公布以后,2005年的增长率要以普查资料为基础,基数是不一样的,肯定跟我们去年常规统计的状况有一些变化。究竟增长多少?12月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所以现在还不能告诉你。至于经济普查和石油消费的关系,我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只是万元GDP消耗的石油会减少、会下降。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节约能源的措施,发展循环经济,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我相信中国石油的消费强度会下降的,总量的增长也会缓慢一些。 关于汇率问题,经济普查之后会影响中国汇率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你说中国通过经济普查之后,国力增强了,总量大了,所以我们汇率改革应该更快一些。我想我们从今年7月21号推出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为基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消了盯住某一种货币的政策,而采取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的,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的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 我们目前采取的核算方法是分级核算,虽然这次普查结果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鉴于这个方法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了最后核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准确。请您介绍一下我们下一步将采取的下一级核算制度,还有正式采用的时间?谢谢。 [ 李德水 ] 这几年中国GDP的核算制度改革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建立了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次核算的公布的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改变了过去一锤定音的做法,跟国际惯例衔接了。另外,对地方的核算,我们采取了联审制度,国家局对各个省区市的数据要进行联审,把他们也请来一块儿联审,这对提高数字的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国家统计局还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我们每一个季度的核算每年的核算情况都要请专家们进行评估,这也提高了我们核算的水平。 这一次经济普查的核算工作很有意思。各地方都利用普查中获取的基础资料、基本单位原始的素材来核算,跟国家局核算的结果基本上就一致了。而且用国家局统一规定的核算方法,在方法上也作了一些规范。这就改变了过去地方核算的汇总数和国家核算的数字差距过大的现象,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 关于下算一级的时间表。现在很多的省市已经在试行对市、县两级下算一级,国家局对省局实行下算一级,现在是他算之后我们再审核,下一步恐怕也要向下算一级的方向过渡,这项工作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最后全面推开。 [ 香港大公报记者 ] 我想请问一个关于统计工作改革的问题。因为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反映出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以前的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工作的全貌,今后是否会进行某些方面大的改革,使2005、2006年的统计数据更能显示这种状况?会不会出现2006年第三产业GDP的比例又出现31%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过去各个省市的GDP都报得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要高,而且国家统计局若干领导都批评过各个省市统计的工作,但是按以前各个省市统计的数据加起来,正好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全貌,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了解到有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家在全国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时候,都存在低报数据的情况,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我们如何可以真实获取这个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谢谢。 [ 李德水 ] 这个问题内容很丰富。关于中国统计的改革问题,你说得很对。我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统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我们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我就不给你详细介绍了,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统计界的同行们对中国统计工作都给予高度评价,我就不说了。 至于明年会不会走回头路?2004年的普查数字跟常规年度的数字有这么大的差距,今年、明年和非普查年份的数字,能不能保证不出现大起大落?这正是我们所担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经济普查结果只是对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快照,把这张照片照得比较清晰,在常规年度的统计中是不可能这么细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或者准备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从重点入手,因为这次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统计不全面,我们抓住第三产业在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哪些方面、哪些行业容易遗漏,把它解决好,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在体制上也有了保证,今年经过中央编委、国务院的批准,中国国家统计局直属的三支调查队,即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为一个队,省一级叫做调查总队,这项改革力度是很大的,可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附带着对国家统计局内部机关设置进行调整,专门设立了服务业调查中心,这个中心已经开始运作,对一批第三产业行业设计了专项抽样调查的方案,把这些数字及时地反映上来。另外,我们机关司局的设置也增加了一个社会科技机构,把人口科技司一分为二,强化社会事业的统计。 第三,加强和部门的联系,国务院各部门的部门统计很多是服务业的统计,这方面信息的采集和交流的制度要强化。 第四,靠法制来解决,加强《统计法》的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要修改《统计法》,修改《统计法》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普查之后,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而且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制度,能够经常地把新的情况反映进来,成为一个活库。在常规统计年度中,只要充分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很多信息可以获取。您担心的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我们绝不能像1993年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一样,当年普查以后三产的比重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结果到后来又慢慢退回来了,这种历史绝不允许重演,要从制度等各方面完善起来,在年度常规统计中不能出现大起大落。 至于地方的数字,去年各地的年报初步核算数比国家局的数字更接近这次普查的数字,这不能说明谁准确、谁科学。可以说这次经济普查把全国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搞清楚,是各级政府、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心愿,各地方都非常努力、非常认真。最后结果是有一部分省比原核算数减少了,有一部分省比原核算数增加了,具体是19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快报数增加了,面很广,有12个省区市比原来的年快报数减少了,所以数字是有增有减,但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这次普查把基础资料搞准了,把过去的水分挤掉了,有的是把遗漏补上了,更准确、更科学,这是个好事情。各地方对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们都希望搞得准一些,特别是有些历史包袱,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虚报的数,说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绩,留着是背着大包袱,加进来很困难。这次一刀两断,可轻装上阵,以新的起点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 中国信息报记者 ] 我国将于明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如果普查数据出来以后,多出来一块,请问李局长,今天公布的数据是不是还要进行一些调整?谢谢。 [ 李德水 ] 明年的农业普查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农业普查的内容是六个方面: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和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原则上一产的农业普查、一产的GDP增加值的核算问题不是主要的内容,也不会作大的调整,而且过去农业的核算基础是比较好的,明年不至于因为农业普查完了以后又对这次经济普查的数字做大的调整。再说农业占的比重也很低,即便有点变化,也是很少的,是微乎其微的。 [ 上海证券报记者 ] 因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加,过去大家所担心的通缩问题是不是有所减缓?谢谢。 [ 李德水 ]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因为普查数据调整之后确实升高了,从36.3%提高到37.8%,这是积极的现象。至于通缩的问题,我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回答:中国经济生活中既有导致通胀的因素,也有发生通缩的因素,但是目前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缩和明显的通胀现象,我们要积极地防止通胀的发生,也要认真地预防通缩的出现。 [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 ] 您刚才说2005年的数字也应该有变化,请问现在你能猜出来2005年全年的数字改变应该到多少吗?您预测2005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应该是多少? [ 李德水 ] 2005年第四季度的数字,现在第四季度还没过完,2005年的核算还没进行,所以我不知道。但是,在明年1月20号左右,我们将在这里发布2005年全年的数字,2月28号左右还要发布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那时候就可以有个全面的回答了。 [ 李德水 ] 最后一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我还想跟大家讲几句话。首先,这次经济普查的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增加了23000亿,在国际上的排位也可能略有前移,对这件事情大家都很关注,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也就是说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件事情。通过经济普查,发现GDP的总量有变化,然后作出调整,这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东南亚某一个国家经过普查以后GDP总量调整了18%,欧洲一个国家经过普查以后调整了17%,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调整了16.8%不是创世界纪录的事情。 另外,经济普查的数据,从根本上说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普查得到了改善,而并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前几天有的媒体说,中国将在今天上午一下子长高几岁,这只是一个表观数量上的概念。中国有一首歌里唱道“山还是那座山哟,梁还是那道梁”,经济普查本身不可能创造GDP,也不可能因此而增加可支配的财富。 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多搞几次经济普查,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了,那多好,这是个基本常识的问题。有的公众也提出来,GDP总量增加这么多,我口袋的钱是不是也要增加了?这也是两码事情,相信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 还有一点我想说一下,借此机会向公众、向全世界说清楚,中国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16.8%,在世界排位稍稍往前走了一点,但是中国的人均GDP还在世界的100多位。按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我们去年普查后的排位,人均GDP在世界占107位,从原来的112位上升到107位。而世界银行的算法和他们公布的数字,我们去年的排位从第132位上升到129位。 即便调整之后,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全世界平均人均GDP的五分之一。 我们更不能忘记中国还有1亿多的贫困人口。到去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也就是说生活在年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生活在668元以上到924元以下的低收入的贫困人口还有将近5000万人。加上各种突发因素和特殊的情况,实际工作当中建档立卡需要政府帮困的贫困农民有将近1亿人。城市还有2000多万需要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的人口,城乡加起来,大数是1.2亿生活困难的人口。大家想一想,世界上总人口达到1.2亿的国家才有几个? 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的经济为了实现这样的增长,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上确实是非常严重的,成本是很高的。根据普查调整后的中国GDP总量,2004年也只占全世界总量的4.4%。但是我们去年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这足以说明中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了,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更说明这种增长方式的粗放性,而且还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是这次经济普查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略有增多,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丝毫没改变。不发达的经济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这对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丝毫不能动摇。 二是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发展中的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跟科学发展观相联系的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各种决策,也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因为经济普查增加了一点第三产业的数量,就改变了这些大政策,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完全错误的。 三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都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普查增加了一点GDP就沾沾自喜,不应该有这种心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同样也不要因为经济普查的数字有点变化,觉得中国突然一下子强大得不得了了,也没有那么厉害,要客观地作出估价。 最后,我要对全国人民,对我们这次普查的对象,对这次经济普查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大家的积极配合、理解、支持,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普查成果。普查资料来自于社会,我们应该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还要感谢国内外媒体对中国统计工作的关心,对中国这次经济普查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附件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