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我国GDP总量经核算后增2.3万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14:21 扬子晚报

  中国GDP总量增加2.3万亿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了中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家底”,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去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国家统
计局局长李德水解释说。

  例如,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根据这次普查数据初步测算,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比快报数增加15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增加21297亿元;第一产业不在经济普查范围之内,仍采用快报数,其增加值为20956亿元。

  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共收到基层普查表3000多万张,“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数据10.6亿笔,以及各省(区、市)报送的综合表2万多张。

  “从总体上看,这次经济普查工作是成功的,获取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李德水评价说。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普查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使得第三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

  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初步测算出的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因不在经济普查范围内,仍采用原先快报数据,但因GDP总量的增多比重也有所下降。

  新的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3.1:46.2:40.7,而原先快报数的比重为15.2:52.9:31.9。也就是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8个百分点。

  “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较接近。”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长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服务业统计非常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逐步接轨,但服务业基础统计工作没有完全跟上。

  随着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加大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统情况。

  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娱乐业、家政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发展很快,但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造成核算数据偏低。

  “通过这次普查,将一些地区统计和核算中历史遗留的第二产业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存在的‘水分’挤掉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常规统计中漏统的部分补上了。”李德水说。

  国家统计局正认真总结这次经济普查的经验,特别是健全完善第三产业统计制度方法,加强和规范规模以下经济的统计调查。

  GDP总量世界排名上升一位名列第6位

  李德水表示,中国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已经超过意大利了,排名世界第六位。

  李德水说,中国GDP总量虽将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后。根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英国和法国2004年的GDP总量折合美元,英国是21330亿,法国是20463亿,排第四、第五位。中国这次调整以后,从16537亿美元,调整到19317亿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这跟法国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国家将对1993年以来的GDP数据进行修正

  李德水表示,为了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按照国际惯例必须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以经济普查年度的GDP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普遍使用的趋势离差法,对199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相应修正。修正结果另行公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以这次经济普查资料作为进行2005年国民经济核算、总结“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计划的基础。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