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财政面临六大任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9:37 中国财经报 | |||||||||
夏祖军 陈清华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财政是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通篇都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为“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
一是积极促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做强市场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科技水平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大财政蛋糕、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增加财政科教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是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机制;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三是积极促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运用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促进完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加强薄弱环节;研究实施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促进消费长期稳定增长。 四是积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范围。“三农”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相关改革,促进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 五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市场性、公共性和引导性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并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经营性领域投入,财政支出继续向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为此,要支持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并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推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支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和医疗卫生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完善财政扶贫机制。 六是积极促进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制保障。除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外,还要做好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税收制度、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并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