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6年就业压力缓解 劳动力供给超需求1250万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3:01 第一财经日报

  “十一五”将有4500万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镇,三分之一能实现户籍“农转非”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虽然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改变,但中国经济几年来高位运行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专家预测,2006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250万人,
已比往年有所缓解。

  劳动力市场回暖

  昨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2006年,中国的新成长劳动力将维持在1200万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40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70万,当年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70万(其中包括裁军20万),农村劳动力户籍转移需要就业的人口(非农民工)260万。此外,明年还有国有企业下岗后没有安置的100万人和年底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这两类相加,构成了明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量:2150万人。

  另外,国务院或许已批准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上报的2006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由此可知,明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缺口将维持在1250万左右。而杨宜勇提供的今年这个数字是1600万人。专家们普遍认为,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走出历史的最低谷,有了好转的倾向。

  “根本原因是

中国经济这几年来的高位运行带动了就业的增长,同时也表明,政府执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开始显现了实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

  杨宜勇认为,明年经济增长定为8%,实际上仍然可能达到8.5%,比今年下降将近一个百分点,虽然降低但仍然处于高位运行,增速降低并不会对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从2002年开始的积极就业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通过政策扶持和就业援助,全国城镇1500万下岗失业人员中,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400万人实现再就业。截止到9月底,348万大龄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17个省份已经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中心内下岗职工减少到46万人。

  “11月8日发布的新一轮就业政策,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这无疑将对明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杨宜勇表示。

  杨宜勇还透露下一步国企冗员改革的方向。他表示,随着目标人群越来越少,国企职工“疾风暴雨”式的下岗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国企进行主辅分离,让富余人员和主业分离,给他们一定资产进行安置。武汉钢铁公司、酒泉钢铁公司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多项实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将是2006年政府就业工作的“重头戏”。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部正在制定这方面的文件,由国务院批准后,很可能将于明年初正式下发,政府将对农民工给予多项切实优惠。

  未来五年,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将保持在800万以上,总转移量可能达到4500万人。但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监测指标,“

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有300万人能够实现户籍上的“农转非”,也就是说,根据现在的规划,五年内只有1500万农民真正变成“城里人”。

  “加快农民工转移,关键是要给农民工一个公平待遇,让他们在城市中有长期就业固定岗位,结束他们的漂泊状态。”杨宜勇说。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