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人民币不排除中长期贬值可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1:01 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高路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堪称2005年全球经济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相比改革开放26年中的任何时期,近两年特别是今年,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化措施出台最密集、进程最快的年度,也是中国汇率制度有规划、有部署改革的年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如此评述。

  在此间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夏斌发布了一份“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报告”称,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信号正在减弱;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度改革,“不排除中长期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升值预期信号在减弱

  今年7月21日,我国政府果断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出其不意。“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不断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夏斌提供的报告称。

  这份报告认为,人民币

汇率改革措施的出台,客观上相对稳定了市场的预期,同时,美国近期警惕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措施,美元利率出现上涨趋势,中美利差扩大,美元短期内将较为坚挺,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

  从市场短期分析来看,海外近期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走势在下降,银行远期净售汇敞口也出现扩大趋势。因此,夏斌认为,这表明“热钱投机压力在逐渐减小,人民币大幅升值预期相对趋于平稳”。

  另外,据这份报告分析,从长期资本流入因素看,2002年以来虽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额有所上升,但其占我国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根据IMF预测,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速度将趋缓。“这也是考虑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夏斌分析指出,“从市场数据分析来看,不论是海外投资者,还是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国内的外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下降。有升值预期,但幅度不大。”

  波动中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从来不乏亮点。7月21日的改革措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此走上市场化的必由之路,迈出的是“关键的、可喜的一步”。

  这份出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判断,今明两年,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将更多体现在“观察、适应”的方针。“期间,中央银行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即使有微弱升值,但仍是小幅双向波动中的相对稳定。”夏斌说。

  事实上,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特别是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经济、金融的变数增多,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浮动汇率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在汇率调整对改善国际经济不平衡影响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轻率调整人民币汇率,风险过大,既不利于中国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的稳定”,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调整方面,“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不会变,也不应变。

  “此期间不排除在个别时段人民币升值幅度由市场力量所决定,不排除在汇率改革措施因各方面原因仍不能释放和消化市场等因素带来的升值压力时,提前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

  中长期存在贬值可能性

  夏斌认为,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度改革,“不排除人民币中长期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他在研究报告中分析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美国,人民币仍有升值的潜力。但是,同样从中长期看,处于转轨中的

中国经济,2万多亿元的社保资金缺口,1万多亿元的银行
不良资产
,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测算的巨额债务,对一个迫于各方压力而经验不足的开放经济体制来说,体制中历史痼疾的择机解决和进一步主动调整内需主导战略,并不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的提高,就肯定会使人民币升值。

  “换句话说,也许存在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夏斌说。他进而分析道,这主要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和对赤字财政政策的态度。起码从目前看,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适时推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包括消化巨额不良资产、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欠账、用于各种战略储备和重大设施的建设,都可以主动成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力措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