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人民币总体将保持升值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0:28 南方日报

  巴曙松在广州预测明年汇率政策将继续调整,波动是双向的

  人民币总体将保持升值趋势

  “人民币明年是否继续升值?其升幅多大?”等争论于近日来伴随着我国今年前11个月出口贸易再攀新高的统计数字的出台而再次升级。前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副所长、参与我国汇率改革研究与政策解读的权威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在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举行的“广州商界高层论坛”上分析指出,明年我国将继续主动进行汇率政策调整,汇率市场波动应该是双向的,但人民币将保持总体升值趋势。

  汇改评估结果将成决策依据

  巴曙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正在对今年7月21日央行宣布

人民币升值2%之后,整个汇率市场的变化以及对经济界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行总结和评估”。这就是说,明年
人民币汇率
可能进行的调整将取决于数月来汇改的情况。

  那么,我国汇改数月来的情况究竟如何呢?巴曙松分析,汇率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密不可分。从宏观方面来看,汇率作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能够起到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低估的汇率会带来资源的错误配置;尽管出口部门得以不断扩张,但是国内其它行业则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沿海外向地区与内向地区差距的调整,促使区域结构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是区域经济平衡以及经济结构转变,导致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一方面,东南部沿海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小幅下调,主要原因是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不同步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和外贸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密集的沿海资本将外流,主要流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向环渤海经济圈等二三产业转移。

  但是我国进行汇改以来对经济干预的具体情况,巴曙松表示暂不能透露,但他指出,我们不单要看国内的经济数据、各行业企业的情况,也要参照外国以及各家投资银行的有关评论。总之,所有这些“总结和评估”都将影响明年我们的汇率调整。

  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将推出

  巴曙松表示,经济学家谁都不能对某一具体数据如升幅多少等作出判断,但应该肯定的是,汇率改革最大的贡献就是给经济发展机制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但企业要发展,不能全部依靠汇率改革和调整,说到底增强灵活性是经济发展的秘诀。

  据巴曙松的观点,明年除了继续进行汇率调整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配套措施和外汇管理改革等方式方法,进一步扩大内需,放松外汇管制,以减缓贸易顺差。

  有专家预计,2006年中国汇改进入一个微妙博弈阶段,随着结售汇头寸的逐渐放开,央行放弃盯住美元,中国汇改工作将更加深入,同时也更加艰难。目标是培育中国外汇市场,使银行、企业、个人能够适应浮动

汇率制度的变化,并顶住压力、打退国际热钱,在未来几年中促进中国贸易升级、推动宏观经济结构性的改观。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明年的各项配套改革中将推行外汇即期询价交易。有业内人士分析,即期询价交易的推出并不亚于今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届时将引进做市商制度,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可能率先成为首批做市商。

  目标达到1994年至1997年水平

  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反复指责我国汇率机制的某些言论,巴曙松指出,其实他们都说错了。客观来讲,我国什么汇率机制都实行过,浮动汇率机制和固定汇率机制甚至混合机制我们都曾经实行过。不过。巴曙松最为推崇的还是1994年开始至1997年这一时期实行的汇率机制。他称这个时期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在这一灵活的机制下,于不知不觉中我国经济在稳定高速发展。

  他提出,1997年后到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这一段时期,我国执行的是固定汇率机制。这个时期外汇管制严格,企业结售汇都按国家规定办事,企业在贸易中出现的汇率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起来。

  7月21日央行宣布汇率调整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宣布调整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办法,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对企业和个人用汇也在逐步放松。这使主宰我国外汇体系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在逐步淡出。但如何在产品开发、市场主体扩容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反映实际供求的即期汇率等,将成为2006年以及以后中国外汇市场的主要亮点。

  巴曙松称,2006年更多的汇改措施将出台,重点是培育外汇市场,从基本衍生产品到交易方式再到交易双方对浮动汇率制度的熟悉和适应等。

  对于汇率改革将达到什么效果?巴曙松肯定地说,目标就是要达到1994年至1997年这样的水平。

  本报记者 朱桂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