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剑红
2003年底,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清偿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其中,拖欠工程款不仅在数量上占了大头,难度也非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可比,因为,拖欠的工程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各级政府历年所欠。2005年,三年清欠的工作重点就是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
有高度才能有力度
高度一是认识上的。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一说到政府拖欠的工程款,认识就不那么统一了。在清欠工作刚开始时,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以“发展是硬道理”为借口,认为拖欠工程款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清欠态度消极。
河南省副省长李新民在介绍清欠经验时说:“清欠是我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直接利益、切身利益、现实利益。只要能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措施就都有了;认识上不去,就会用强调发展、强调贫困来作借口。”他的体会是,工作上的难点和反复,都是由认识而生,而成绩也是各级政府提高认识后取得的。
云南省今年的清欠工作像坐了一回“过山车”。5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清欠工作会上,云南的拖欠工程款清欠率只有28.65%,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清欠率17.82%,全国排名倒数第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10月份的统计情况是:拖欠工程款解决的平均比例全国排第三;政府工程拖欠工程款解决平均比例全国排第四。
谈到变化的原因,云南省建设厅冯志成厅长认为“首要的是解决了认识问题”。为了让各方面了解到,清欠工作是建设市场经济秩序不可缺少的一环,省里的主要领导都出面进行动员。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党政会议上一次次讲,并将之提高到“清欠也是政绩”的高度。省长徐荣凯则斩钉截铁地表态说:“即使是卖路也要把钱拿回来清欠!”
高度二是组织上的。河南省李新民副省长的话直截了当:“归根结底,清欠必须是政府主导、政府领导、强力推进才能见效,既不能全靠市场机制,也不能靠企业觉悟和对农民工的同情心。”为了强化清理政府拖欠工程款的责任,两省都采取了“一把手主抓”的方法,省、市、县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清欠工作目标责任书。
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进展顺利的原因,不仅因为各方认识比较统一,还因为建设部门是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抓好各施工企业的清欠工作既有权威又有手段。而工程款的拖欠者是党政机关、事业机关以及各行各业,建设部门说话就没那么灵、手段也非常有限了。云南省在清理省本级的拖欠时,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监察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等6家单位共同组建清欠执行小组。河南省由建设厅、发改委、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银监局等部门建立了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随着清欠的逐步深入,几次扩大联席办公会议成员,把监察、司法、工商、交通、水利、教育、信访、国土资源、审计和统计等部门以及省高院都增加进来。一把手亲自主抓和这些响当当的实权部门联动,无疑从组织上有力地保障了清欠措施的落实。
有力度才能见成效
为完成清欠任务,各地都制定了计划,出台了措施,而落实措施的力度是成效大小的关键。
在清理政府拖欠款方面,云南省提出,完不成清欠任务的州市,要对政府主要领导进行责任追究;省发改委暂停其所有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省国土资源厅暂停受理用地报告;省财政厅暂停拨款;省水利厅和交通厅暂停所有水利、交通项目的审批。对清欠任务不能完成的房地产企业,提出2006年将限制或不允许开发新项目,同时从今年8月18日起,对网上拖欠工程款未清偿的企业暂停办理施工许可证。在7、8、9三个月,先后对怒江等7个州市采取限制措施。
河南省除了停批项目和停拨资金等措施外,银行还对拖欠单位在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等方面予以限制;工商部门还将拖欠企业列入企业警示标准名单,并取消其“守合同,重信用”称号;审计部门对拖欠单位的领导出国及购买高档办公设备进行审计,等等。省里先后对清欠不力、进展排名落后的11个省辖市给予通报批评,责成其中两个市的主管市长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开检讨,4个市的主管市长亲自到省政府说明情况,并做出承诺。曾经有20个清欠落后的县(市、区)受到了停批项目、停拨资金、停批土地以及领导干部不准出国等处罚,39家企业被列入信誉不良单位,并被限制贷款和资信,还有几十家企业受到了暂停新项目审批、暂停施工许可证审批、吊销或降低资质、禁止参加招投标等处罚。这一系列严厉的经济和行政制裁手段,引起河南全省上下的震动,对扭转一些地方清欠的被动局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何雄介绍,他们还十分重视通过媒体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在清欠中,曾对140多家拖欠单位公开曝光。尤其是今年8月,10天内连续曝光了40余起典型案件和拖欠大户。省政府对曝光的案件不间断地跟踪问效,并要求被曝光的拖欠单位每10天向省政府办公厅上报一次清欠进展。目前,这些案件已基本妥善解决。
长效机制最重要
政府抓清欠,企业最高兴。
中建七局四公司党委书记何长贵谈到清欠,连说“感谢政府”!因为公司1200多职工过去被拖欠近1亿工程款,企业资金紧张到几乎停步不前,职工发工资都难。现在90%的拖欠款都已收回,企业的年产值从过去每年三四亿上升到现在的10亿以上,职工工资、农民工工资都得到了保障。郑州市建一公司董事长段利民说,2003年公司才完成了1亿多产值,现在4亿多,“因为我们敢去接工程了!有信心了!”
除了资金环境改善外,建筑企业还感觉到其他的变化。河南六建集团副总经理雷通洲说,现在业主的履约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房地产企业,还主动找我们来商量制订还款计划。这些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不过,他也担心地问:“这项工作是不是阶段性的、搞两年就不搞了?我们还剩下百分之十几的难点怎么办?今后再有拖欠工程款的怎么办?”
的确,此次清欠是采取打“歼灭战”的方式,发文件、下通知、领导挂帅、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曝光……各种手段综合立体使用,各地现在都在考虑建立长效机制,以防止前清后欠。
李新民副省长认为,建立长效机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因为政府拖欠工程款主要是超实力搞建设,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该说,这次清欠对各级政府也是一次活生生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例如,为了解决清欠资金难题,郑州市政府就决定,将列入年度城建计划的4座立交桥暂缓建设,其资金用于偿付以往政府工程拖欠的工程款。目前,河南省已经着手从严格审批管理、严格合同管理、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推行工程担保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违法行为等8个方面进行防止拖欠的长效机制建设。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19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