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企业:在浮动汇率下嬗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16:18 中国经营报

  作者:罗焱

  王小姐在广东一家大型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结算部工作,每天早上,她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看前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收盘汇率。12月12日,王小姐发现汇率首次突破8.0770,创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新高。

  电话响了,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王小姐,国家外管局刚刚推出了外汇做市商制度,银行将安排一次相关的讲座。最近几个月来,银行的人民币汇率分析讲座王小姐几乎一场都没有漏过。

  放下电话,她开始整理与

人民币汇率有关的各种最新信息以及人民币走势分析图表,让公司及各部门领导开会时参考。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成本控制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人民币汇率也是必谈内容。忙完这个,她还要将银行公布的当天远期价格尽快放上公司内部网,好指导业务人员与客户谈生意报价。

  

人民币升值并告别固定汇率已经完全改变了王小姐的工作方式。在原来的固定汇率下,成本计算很容易,王小姐从来就不太关心汇率,现在汇率则成为了公司重点关注事项,天天围着人民币汇率转让她多少有点吃力。

  汇率避险的烦恼

  一直以来,王小姐对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有3个期望:可以避险、比较简单、不要太贵。公司对人民币升值算得上未雨绸缪,由于国际压力在去年已经相当大,为了避免因人民币升值而造成货款大幅缩水。公司从去年上半年就开始做人民币远期业务,与银行约定某个日期美元对人民币的结汇汇率。

  令人失望的是,公司在开始买远期之后的一年多里,人民币都没有升值,而人民币面临的国际压力又越来越大,公司不敢掉以轻心,只能接着买远期。原本能以超过8.26∶1的价格卖给银行的美元,在到期日只好根据约定以8.18∶1甚至更低的价格卖掉。不知道人民币何时升,升多少,这种不确定让王小姐在做远期的时候觉得很苦恼。

  7月21日,人民币突如其来地升值2%,让王小姐首次感受到了汇率避险工具的好处。最后半年买的远期都没有白买,算是盈亏扯平。

  就在升值2%的同时,央行将人民币汇率机制由固定汇率改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且允许比前一天上下0.3%的浮动。这意味着,能够通过一个固定的汇率轻松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的日子已经结束,汇率“不确定”将成为一种常态。

  已经习惯了“固定”的王小姐开始帮助公司努力适应这种新的机制。

  但是从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到现在,王小姐所在的公司都没有做过银行的人民币远期结汇。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银行远期价格很高。而且远期价格是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础定的,这几个月美国持续加息使LIBOR居高不下,银行还要往上再加一点,如果按照远期价格结汇就实在赚不了什么钱了。

  由于觉得远期太贵,现在王小姐和她的不少同行一样,用一些贸易融资手段,如出口押汇、出口发票贴现、福费廷等,将美元应收账款提前卖给银行,提前收人民币,避免时间造成的汇率风险。融资利息根据票据期限的长短有所不同,虽然成本与贷款利息差不多,但比用远期价格结算还是好一些。

  但是,贸易融资避险手段也并非让她完全没有烦恼。由于LIBOR走高,贸易融资手段的成本也在提高。

  升值之后有一段时间,境外NDF(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的价格比境内要低一些,公司也试着让她委托境外的机构做过几次NDF,但NDF时常被借话题炒作,容易波动,让她觉得不太好把握。

  王小姐想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产品可以推荐给公司。

  提高报价之难

  王小姐为汇率避险操心的同时,她那些业务部的同事也在为出口报价烦恼。7月21日人民币的骤然升值,让业务部手上那些按升值前价格签下来的订单成了烫手山芋。王小姐和业务部一起,与所有这些订单的客户都进行了协调。有些客户表示理解并愿意分担一部分价格损失,有些坚持不肯分担,公司只能将以后对这些客户的报价提高一点。所幸现在那些升值前的订单都消化得差不多了。

  去听银行讲座时,银行对王小姐说,企业不应该用即期价格来报价,而要用远期价格与对方谈判,因为出口商几个月后才能收到货款,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她也听说其他行业的出口企业,根据过去几个月的人民币实际升值情况以及现在所签合同的期限,按照一定比例适当提高了价格。还有企业在贸易条款上减少了CIF报价,增加FOB报价。

  但王小姐知道,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自己才能提高价格。国内跟风很快,同样的东西马上会出来,而国际竞争也很激烈,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价格和中国的已经差不多,用远期价格其实很难签不下来,提高价格只能是尽量而已。到目前为止,公司只是对一部分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了报价,其他低附加值产品的利润空间减小已经不可避免。

  一直留意公司业务状况的王小姐已经发现,公司的出口成交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现在公司签合同时很谨慎,必须在合同中增加汇率条款,约定汇率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为了避免造成大的损失,期限超过3个月的合同已经很少做了。

  成交减少,利润下降,但公司还要想办法经营好。王小姐所在的结算部和其他的部门一起,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他们称之为“从公司内部挖钱”。同时,公司领导已经制定了计划并呼吁全体员工,必须加强创新工作,通过业务管理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公司在努力地消化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尽管积极应对,王小姐还是对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感到担心。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是波动性上升。几个月来的实际升幅已经接近2.3%。“如果真如有些人说的要升5%甚至10%,那是无法承受的。”王小姐忧心忡忡地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