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医院CT检查降价一半 病家纷至沓来医生叫苦不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8:09 人民网-华东新闻

  江苏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来自医院的声音

  本报记者 王伟健

  面对医疗价格改革,患者和医院可能各怀心思。

  10月1日,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统一归并了现行医疗服务项目,适当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进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形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特殊医用材料的收费管理,并严格控制新增医疗服务项目。

  当病人还未意识到这项改革的意义时,医院和医生却坐不住了,利润的流失甚至成本的无法消解让他们疑虑重重。

  但是,改革仍然必须进行下去。我们期待着权威的第三方的声音,更期待着改革最终能成为患者的福音,也能让德艺双馨的医生受益

  CT检查降价一半,病家纷至沓来

  12月14日下午,本来应该是放射检查的低谷时段,但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等候区,依然有很多病人在等候。科主任滕皋军告诉记者,自10月1日江苏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来,做检查的人增加很多,最多时,一天里有100多人来做CT检查。

  在这次改革中,最吸引患者眼球的是某些项目大幅降价。滕皋军说,以CT检查为例,原来需要700多元,现在只要300元出头,费用下降一半。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大厅里,患者朱家胜拿着单子,在医院多媒体信息终端查询每个医疗项目的价格,并一一记录。

  江苏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陶红滨的办公桌上,也同样有一本记录价格的册子。这本蓝封面的《江苏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有352页。

  陶红滨说:“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两个多月,江苏省医院在医疗收费上整体情况良好,达到了阶段性目的。”10月1日,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统一归并了现行医疗服务项目,适当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进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形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特殊医用材料的收费管理,并严格控制新增医疗服务项目。

  陶红滨认为,改革是“形势需要”,“江苏省原有医疗服务价格基本是2000年前制定的,比较零散,而且存在不规范现象,医疗卫生补偿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

  有关部门曾到江苏各地调查,发现一些医院收费种类多如牛毛,一个手术下来,收费名目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还出现手套费、脚套费等本该包含在手术费中的额外收费,其眼花缭乱,让“政府搞不清、群众看不清、医院说不清、物价部门查不清”。而能够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一些项目费用,却得不到合理体现。

  本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最显著的是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升降。江苏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副处长刘璐说:“在3916个项目中,调价范围包括1647项手术类项目、14项护理项目、23项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其中1661项手术类、护理类项目价格调高;磁共振扫描、CT、彩超等23项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调低;未列明的特殊医用材料,一律不另行收费;其他医疗服务项目基本维持现行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放射科主任却在叫苦不迭

  在这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压力最大的恐怕是各医院的放射科主任。

  “把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降得这么低,对我们打击很大。”南京某医院放射科主任说,“不要说我们医生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就是这些设备的成本都难以收回。”10月以来,该院放射科业务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但收入减少了1/3。

  这位主任算了一笔账:购进一台高档磁共振机器需花费1500万元,每年利息150万元、维护费用100万元、水电开支约50万元,光使用费,每年就300万元。现在每次检查才收480元,按一天做20人次算,一年收入约300万元,“这仅仅够维持使用,还不包括医生的劳务投入、设备折旧以及高压注射器针筒的成本”。

  他认为,有关部门在漠视放射科医生的技术和劳务价值。“此次价格调整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收费,外科手术费用就大幅度调整了,但是,对放射检查项目却未考虑。”“许多人误以为CT或者磁共振检查只是影像机设备的功劳,认为放射科医生只是看看数据就可以了,其实,一项准确的影像诊断有赖于影像医师的诊断水平。”

  还担任江苏省医学会反射学分会主任委员的滕皋军,也觉得价格改革把板子打在大型检查上有失公允。他认为,如果没有准确的影像检查手段,必然会增加许多医疗成本。近年来医药费总体增长幅度确实过快,但由于医学影像检查收费的绝对值相对较高,成了高收费的替罪羊之一。“根据江苏省和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的情况,10年前,医学影像的收入占全院收入的10%以上,而目前只占5%到6%。医学影像收费不是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

  “除外项目”和医用耗材怎么算,医院和病患各有说法

  南京一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在某医院手术室,一位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长发生了争执,原因在于这台微创手术需要用超声刀,而超声刀没有列入收费项目,因此不能向患者收费,而一个刀头成本约3000元,每做一台手术,医院就要赔本,手术室被迫停用。最后,这名医生只能选择传统手术方式。

  这大概是改革设计者始料不及的。中大医院也停止了一些项目,其中包括导乐式分娩。该院医生说,院里推出的导乐式分娩颇受孕妇欢迎,可以在孕妇住院生产期间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陪护,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案帮助孕妇克服紧张恐惧情绪,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由于没有列入价格目录,医院不得不取消这个医疗服务项目。

  采访中,有医生表示,制定价格目录,取消一些收费项目,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初衷是好的,但不能倒洗澡水把“小孩”也一起倒掉。

  某医院负责人说,江苏省医疗服务价格目录是从2001年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演变而来的。4年间医学进步是惊人的,新技术、新项目大量涌现,其中包括外科新的手术方式如微创技术、移植技术、新的检验检查方法,同时,大量的与之配套的消耗性材料也广泛运用于临床,给患者带来了福音。现行的价格目录所列的3916项并不全面,如果硬要与之匹配,则医学要“倒退好几年”。如果不及时补充完善价格目录,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临床服务能力。

  某三甲医院有关负责人称:“在业务量和服务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与去年10月份相比,今年10月医院毛收入减少了1000万元。”

  他分析说,在价格改革中,虽然手术费提高了,但由于缺少“除外项目”,大量高价值医用消耗性材料的成本无法回收。比如一次性打孔器的价格没有列入“除外项目”,如果要做此类手术,这个耗材的使用成本就要医院负担。比如,临床最常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与原先收费相比医院每例要多支出599元。而这些“除外”内容是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离开了这些耗材,有的高新技术的手术甚至无法开展。

  根据该院的测算,以每天平均做50台手术计,这类耗材每天约数万元之多。“自10月1日以来,医院一直十分为难,不贴费用手术无法开展,贴的话实在难以承担。”

  但是,对院方的这些说法,也有患者表示难以理解。一位患者家属说,“除外项目”应当包括哪些,我们不懂,但也不能由着医院说,我们只能相信卫生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意见。而且,医用消耗类材料该用多还是少,该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它们的价格是不是合理,我们作为患者及家属很难搞清楚,直觉上感到既然医院这么在乎,想必不一般吧。再说了,我到饭店去吃饭,餐巾纸、一次性餐具还有桌布洗涤费等,你开饭店当然要付这个成本,难不成连这些也向顾客收费啊?

  医院和患者的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不过,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的必由之路。也许改革措施还有不尽合理、不尽完善的地方。

  医疗价格改革还需闯关

  的确,这次改革后,一些医院就感到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非营利性医院,减轻患者负担、承担社会责任是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收入的减少,则意味着发展的压力。

  有医生认为,解决温饱后,健康问题成为当前人们最大需求。当医疗资源不足时,医疗价格偏高有其合理成分。不仅在中国,几乎任何国家医疗服务的价格都偏高。但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还有很多不合理因素,比如政府补偿不足,药品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等。

  主管部门表示,这次出台的价格目录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江苏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陶红滨说:“把医疗服务项目体系建立起来,是为以后的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虹教授也表示,酝酿5年之久的江苏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50多年来对卫生收费最大的一次动作,从总体上看是好的,通过医疗价格规范医疗行为,把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政府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部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它的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她说,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程晓明认为,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生收入和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产品和药品的数量和价格直接相关。这种分配制度导致控制医疗费用客观上就意味着控制医务人员收入,这就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各项卫生改革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不明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分配制度上,应由奖金激励机制变为岗位激励机制,政府从对医疗费用控制为主,变为对医院医务人员报酬总量控制为主,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变动,控制医疗机构固定成本,每年给予一定比例增长。他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定价中,首先应该完善主要医疗服务项目的合理定价。门诊挂号费和诊疗费,住院床位费、诊疗费和护理费包含了医院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是保证医院补偿的主要来源,应该合理确定这些项目的定价,弱化其他的服务项目包括药品的补偿,这是将药品收入与医院和医生收入剥离的前提。

  有关专家还认为,公众普遍需求的基本保健医疗是最具有公益性的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同时,专家也指出,要治理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现象,还是得从体制上做文章。专家还建议,应该实行分层医疗服务价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

  《华东新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