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区:一个新的支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1:32 经济视点报 | |||||||||
支点的位置、规模和质量,决定着杠杆作用的实际效能。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然而,阿基米德没有撬起地球,只留下了一句不朽的名言,因为无支点可寻。 洛阳新区已俨然成为洛阳的一个重要支点,成为新的经济加速器。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新磊 洛阳新区激荡着洛阳人的情感和理智。 他们陶醉于“建设洛阳新区,再造一个新洛阳”的兴奋;他们又不得不反思:“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洛阳新区需要投资多少,能发展起来吗?” 在洛阳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总面积约71.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50万人口的洛阳新区,经过两年的建设,已雏形初显:25栋高层、257栋多层已经竣工;新区水系工程已完成两条干渠、五条支渠和两个人工湖,水面积接近1700亩。一个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碧波荡漾的现化代新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这正是洛阳孜孜以求的。 在洛阳市看来,洛阳新区的建设就是洛阳的城市化进程,建设洛阳新区就是把洛阳建成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洛阳新区俨然已成为一座城市的重要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没有撬起地球,只留下了一句不朽的名言。而洛阳,却要用它去寻找一个城市的复兴。 过河:跨越天堑的一跳 十三朝古都洛阳,北枕邙岭,南望嵩岳,西来秦岭,东走洛河,号称“八关拱围,六水并流,形胜甲于天下”。这已成为洛阳引以为豪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中的7个落户洛阳,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洛阳重工业,急需发展空间。 于是,洛阳市编制出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洛阳市跨过涧河建设了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涧西新区。当时,这种“撇开老城建新城”的做法被称为“洛阳模式”,并被载入中国规划教科书。 几十年后,140万人拥挤在10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人口密度不堪重负。洛河以北城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所剩无几,整座城市被“囚禁”在东西长16公里的狭长地带里,城市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向北是邙岭。一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使历经十三朝的洛阳城北邙岭一带,成为古墓最集中的地区。 向西,一方面城市框架拉得过长,一方面西边有周王朝的墓。 向东,有汉魏故城遗址。 洛阳城市布局东西长南北窄,宛如一条卧龙,被卡在邙山和洛河之间。 洛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跨过洛河向南发展。 1995年,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了以洛河为轴线、两岸发展的战略思路。根据规划,洛阳新区位于洛阳市南部,北至洛河南岸,南至规划快速铁路客运专线,东起焦枝铁路线,西至西南环高速路,与建成区隔洛河相望。 整个洛阳新区由六大功能区组成,即中心区、大学城及体育中心、洛龙科技园、滨河公园、隋唐洛阳城遗址和关林分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期《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洛阳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到位,为集中力量实施新城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2003年,洛阳市专门成立了开发新区的组织机构,拉开了新区开发的帷幕。 目前,洛阳新区的中心区已成为洛阳的行政中心,洛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已迁入该区办公,财政局、地税局、移动公司等一批办公楼也正在加紧施工中。洛阳歌剧院的前厅已封顶,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这意味着,未来洛阳的重心将向洛河南岸倾斜。洛阳的城市发展已跨过洛河。 但是,洛阳市政府遇到了一个难题:城市建设越过了洛河,而人们的心理却难以跨过“洛河”这道天堑。 和第一次“撇开老城建新城”引入大量的工业项目和新移民的做法不同,这一次“撇开老城建新城”却要洛阳市民入住。 “山南水北谓之阳,洛阳就在洛河北面,几十年来都生活在北边,一朝过河,心理上有种被‘流放’的感觉。”在洛阳生活了30多年的洛阳移民冯先生,虽然在理智上认可洛阳新区的发展,但“在心理上始终找不到归属感”。 这种感受并非个案,在《经济视点报》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缺少亲切感”。 洛阳市民吴永苏也多次骑自行车,从西工区赶到洛阳新区“欣赏”城市的新形象,对洛阳城市发展也击掌喝彩,但就是不愿居住在洛阳新区。“几十年了,一直生活在洛河北岸,有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而洛阳新区,总觉得偏远。” 吴永苏觉得,不管政府如何南迁,他生活的西工区仍然是这个城市的中心:有成熟的城市基础建设。 这一点,也得到洛阳市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孟晨的共识。他把这种亲切感的缺失归结为洛阳新区城市服务功能的欠缺上。“没有商业就没有人气。冷清得让人感到可怕。” 目前,洛阳新区处在“商业等人气,人气等商业”的窘境。 “2006年,我们的招商重点仍集中在市域外的商业项目上,通过商业项目来聚集人气。”孟晨认为,由于刚刚交房,新区居民还没有大规模搬进来。2006年将会形成一个入住高潮。 事实上,目前入住新区的居民以政府机关人员为主,普通百姓并不多。 造城:城市资本的重组 在定义洛阳新区时,洛阳政府赋予洛阳新区“改善外部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开放度,提升城市经济总量”的神圣使命。 为此,洛阳举全市之力,寻求洛阳发展的质变。而洛阳新区也成为这个城市资本重组的平台。 道路通,百业兴。洛阳在打通东西出口和北出口之后,又打通了王城大道。 “王城大道南北打通后,不仅使这个城市活了,还打破了城市东西狭长的布局。城市从带状分布开始转变为块状分布。”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证券部部长俞玮高度评价,打通王城大道的意义是划时代的,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俞玮说,王城大道打通通车时,整个洛阳都轰动了,虽然他没有亲自去看,但回来后的同事们都说:“观看通车的市民如潮水一般。” 洛阳人的激动是有道理的。王城大道在打通之前,洛阳南北不通,北出洛阳,要在城市和都市村庄里绕来绕去。现在,从洛阳新区沿王城大道,可以直达洛阳机场。 打通道路只是洛阳发展的措施之一。为了改变城市环境,洛阳市打造了15公里长的洛浦公园,一改洛河旧貌。 昔日的洛河是臭水河,两岸居民皆背河而居。今日的洛河,已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两岸芳草碧树,高楼林立,居民皆向河而居。 河面之上,四桥横跨。洛阳桥、牡丹桥、王城大桥、洛河桥,连接洛阳新区和洛阳建成区。 目前,洛河两岸已成为高档住宅的宝地,临水而居已成为一种时尚。位于洛河北岸,王城大桥和牡丹桥之间的“王城·水榭”楼盘的价格已达每平方米2600多元。这是洛阳人此前所不敢想象的。 2003年启动的洛阳新区,经过两年的建设,已雏形初显。但是,洛阳新区的建设所创造的“洛阳速度”也被一些人视为“贬义词”。 洛阳当地的投资商对投资洛阳新区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以往洛阳每年都是以5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现在是7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不可想象的。再加上政府行为色彩过重,我们本地的企业觉得风险太大。”孟晨说。 在洛阳新区,确实没有几家洛阳本地的房地产商投资。其主要原因就是本地的房地产投资商担心洛阳新区能否发展起来,“洛阳新区毕竟相当于洛阳老城区的2/3”。 从2004年年初洛阳新区大规模建设以来,到2005年10月,全部投资已达171亿元。投资额度已接近2002年开始建设的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投资额度,城市功能基本具备。 “我们现在已经由引进项目转变为挑选项目。新区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吸引人。”洛阳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招商处处长裴重庆强调,现在的洛阳已开始选择投资商了。 2004年10月8日,洛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乔迁洛阳新区。2005年5月8日,洛阳市党政机关32个委、局全部南迁。洛阳这座城市可以引发资本冲动的优势正汇聚于此。 “洛河已由城市边缘的河流成为流经市内的河流。这个城市也因此有了灵气。”古语说“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洛河穿城而过,也让洛阳成为了北方水城。 不仅如此,洛阳还截取洛河水,引入洛阳新区。根据水系规划,这里将修建63公里长的人工渠道,引洛河之水,环绕新区各个小区后,再流入洛河;开挖9个人工湖,可形成1900多亩的水面。建成后的洛阳新区水系总面积将达170万平方米,“水在城中流,城在水边建”,新区城市将呈现一派山水园林相间的美丽景象——“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 目前,洛阳新区企盼着城市资本重组后所释放的能量。孟晨透露,政府投资已基本结束,未来主要依靠招商引资。 据了解,洛阳新区的投资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财政投资,一部分是社会投资(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网通、栾川钼业等),一部分是外来投资。 新的经济加速器 可以预见,随着居民的入住,2006年的洛阳新区将会迅速发展起来。但人们却无法预测,2006年是不是洛阳经济总量发展加速的临界点。 一种假设认为,一旦2006年洛阳新区迅速发展,将会使洛阳新区活起来、“火起来”。随着外来资金的进入,洛阳新区将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因此,洛阳新区已被视为振兴洛阳的唯一选择,被称为洛阳腾飞的新支点。 有了这种认知,回头看“洛阳速度”、“洛阳新区”模式,实际上是洛阳在全力把自己往经济快车道上拉。 “洛阳新区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个活跃点、核心点和增长点。”一位学者认为,这也是洛阳招商引资的原则。 事实上,尽管受到种种非议和怀疑,洛阳新区还是抓住了机遇。恰逢国家对房地产商的资金要求加大,洛阳这个三线城市,一时应者云集。 上海投资商来了,浙江投资商来了,厦门投资商也来了。洛阳新区开始被建筑商捧起来了。 外来投资商开始跑马圈地,洛阳本地建筑商也按捺不住,一把挣下“洛阳土地交易史上最大的一单”。 同时,洛阳也在奔走全国,推销洛阳新区。仅洛阳新区开发办公室融资招商处,2005年就接触、洽谈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加拿大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客商300余人次;引进了上海盛世弘强公司等众多投资商,项目总投资额达20亿元。 但是,眼下的新区,硬环境已释放能量,吸引投资;而软环境还有待加强。政府对洛阳新区的“躬耕”,怎样转化为内生性的变革力量,是摆在洛阳新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和郑东新区不同,洛阳新区以居住为主。在被上海客户称为“洛阳陆家嘴”的滨河公园区,临河而建的高层,都是住宅,而非商务写字楼。在这个滨河公园区内,洛阳市政府投资2亿元建了5栋高层,河南建业投资3亿元建了森林半岛别墅群…… “正是由于新区以居住为主,已入住的4万人分散而居,产生不了聚集效应,商业投资也没进来。”裴重庆猜测2006年会打破这一窘境。 对于洛阳新区,亟待打破的并不止于此,洛阳新区实现从“政府带动”到“市场带动”的实质性发展,是最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洛阳新区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洛阳新区肯定无法和郑东新区相比。郑东新区有CBD核心区、商住物流区、加上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对郑州的拉动将起到很大的推动力。在这方面,洛阳可能要弱一些。”洛阳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认为。 洛阳知名学者叶鹏也对洛阳新区表示出同样的担心:“洛阳新区主要是政府入驻、公务员进驻。政府以土地作价,招商引资,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发展的态势。” 而打造地区核心城市地位,一直是洛阳的心愿。 上世纪50年代,洛阳市曾跨过涧河打造涧西新区,催生了一个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这一次,洛阳市又跨过洛河建设新城,不仅梦想实现洛阳工业复兴,还梦想巩固其晋、陕、豫三省接合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但是,洛阳作为内陆城市,特别是长期淫浸的古城传统思维,已成为洛阳新区的“腾飞之结”。 河南省高层领导相继亲临洛阳视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在《政务要闻》中明确批示:“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洛阳新区的建设,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新区之于城市,不仅是大手笔,而且是“点睛之笔”,洛阳新区就是一座城市的未来。这不仅是洛阳领导层眼里的智慧,也是百姓心头的期冀。 在河南报业网的八方论坛和新华网的城市论坛里,许多洛阳网友通过图片和文字记录洛阳新区的发展,表达对洛阳的热爱。 一些洛阳市民也常常到洛阳新区,看看这个城市的变化。因为,“新区就是未来的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