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内发展环境千头万绪本土创投企业还将继续缺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3:0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吴慧 发自上海

  风险投资家讲起外汇局经外资创投游说后“新75号文”出台和“2005年经典IPO案例”时个个喜上眉梢,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讨论中国创投是否出现了泡沫。昨日,在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上,软银亚洲首席合伙人阎焱回想10年前的江湖寂寞,软银亚洲和IDG来到中国开拓风险投资时,“一共也就七八条枪。”

  而现在的阎焱当然不再寂寞。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风险投资在中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潮”。阎焱看到了很多海外风险投资和直接投资资金频频来到中国进行访问。“一些在历史上宣称投资不超过在硅谷40英里半径的传统保守投资资金也进入到了中国,比如SequoiaCapital。”阎焱称,本年度他就接待过30多次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造访。

  但是,据了解,2005年中的投资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显著低于2004年——“今年,风险投资在中国共投资了23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了1.6亿美元。”清科公司总裁倪正东分析认为,“主要是外汇局11号文件对创投行业会有将近一年的影响。”

  Bain Capital 董事总经理黄晶生并不这么认为:“就像流行色每年变化一样,‘中国概念’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许多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IPO,几个月或者半年股价“潜水”即跌破发行价,在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不再感兴趣之后,风投们IPO上市退出的冲动也相应平静。

  和黄晶生一样,作为新进入投资基金代表的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张帆在面对2006年风投激烈竞争的同时,他认为“中国的潜力远远不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2000年末,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有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是36亿美元,其中UT斯达康就占了三分之二。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成长,“今天在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已经达到180亿美元的总市值。”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一位海外资金创投人士告诉记者,在由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之后,申请设立的企业只有5家,“这说明政策显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智基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友忠认为,该《办法》和海外创投的关系并不大,“至少几年内不会面临竞争。”他表示,国内创投发展的环境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黄晶生表示,本土创投不能发展的症结所在就是采用了投资公司制度而不是投资基金合伙人制度。这样,风险投资家的个人价值就不能充分体现,身价高同时经验丰富、眼光精准的风险投资家只能作为海外资金的代表。而另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税法的限制,“投资回报先要交纳33%的所得税,投资经理分红还要再交个税。”双重纳税的问题也有待于税务部门的解决。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