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河北食品21亿国有资产流失 商务厅十年不审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季谭 田毅 发自石家庄 北京

  12月6日,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下称“河北食品”)现任党委副书记高凤书再次到石家庄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要求立案,查处该公司历时十年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

  早在今年9月2日,河北省公安机关已经开始集中处理群众信访,关于河北食品职工反
映的1994年8月河北食品总经理叶四合、总会计师王兰珍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0多个亿的行为,要求立案侦查。

  而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迄今为止,当地公安机关对于河北食品国资流失并没有立案。

  河北食品的前世今生

  河北食品曾经是一家十分红火的单位。1992年它的出口净创汇曾达到1.6亿美元,盈利额800万元。

  1993年2月28日,河北食品成立河北省食品进出口企业集团,一个以100多家海内外独资企业、控股企业、直属企业、财务挂钩企业以及其他合资联营企业为紧密层和半紧密层的综合型企业联合体。

  然而正是这些庞大的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联合体,将河北食品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拖垮。

  当时河北食品原总经理叶四合曾说,河北食品集团进出口贸易额约为2亿美元,建立100多家企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之后,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九·五”期间,总产值达到1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每年递增10%,到2000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亿美元。

  然而现实却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美好。

  自1994年起,这家河北省最大的食品进出口公司就经历了长达10年的亏损。到2005年7月底,河北食品清产核资情况表明,累计亏损额加上拖欠银行贷款利息,已经超过20亿元。

  2005年7月20日,河北食品《清产核资工作阶段性总结》说,由于河北食品历史原因的特殊性,下属企业单位数量很大,所以清产核资工作困难不少。根据已清理的结果显示,河北食品1993年成立的100多家下属单位,亏损巨大。秦皇岛天洋实业公司等13家企业,在2003~2004年度报告中,共上报损失2亿元。到2005年7月底,集团公司本部报损失7.8亿元。辛集爱人果汁是集团所属的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报损失3800万元;邢台清真畜禽公司、邢台冷冻厂是属于停产、濒临倒闭的企业,报损失大约3200万元。以上4家合计报损失10亿元。

  河北食品的一位高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河北食品100家下属单位,与总部的关系有紧密层、半紧密层,像天洋食品厂就是直属企业,独立法人,由河北食品出资兴建。它算是比较好的企业,原来也是亏损,但是这一两年出现盈利了。但是邢台畜禽的状况就不行了,亏损严重。

  事实上,1992年企业集团的组建是得到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当时一份由河北省计委、经委、省政府生产办、经济技术协作办联合签发的文件显示,河北省食品进出口企业集团,是河北省经贸系统集团经济建设的试点之一。建设这样一个企业集团的最终目的是将河北省食品进出口企业集团办成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而企业集团的“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雏形,就是当时的河北食品企业集团。

  河北食品办公室主任9月16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外贸食品1993年效益很好,出口创汇2亿美元,年利润在7000万元左右。

  “当时的政策就是鼓励创汇,外贸的口号叫:‘以创汇为中心’。要求争取外汇、赚取美元,每年都下达创汇任务保证完成。并且允许亏损挂账。亏损了,挂起来,国家兜着。外贸需要多少贷款,银行保证多少。”

  就因为贷款很容易,再加上当时外经贸部对于外贸企业发展集团化政策的鼓励,1993年总经理叶四合投资了100多个厂子。省里也非常支持往外投资,后来就越投越多。收购企业、办厂子、上设备、买地皮,贷款的用途全用来做这些。

  “收购的企业,并不管它们的人员和工资,只是挂在河北食品名下。当时设想的是诸多企业形成合力,能够滚动式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且能够让河北食品由原来的处级单位形成厅局级架构。”该人士说。

  “但是没有想到1995~1996年,国家外贸政策发生变化,出口商品放开经营,出口渠道增多,我们就失去了发展优势。”

  而当时所建的厂子,主要是为生产‘一条龙’服务。来料加工然后出口,因此几乎都是多期工程。结果有的工程开工不足,只建了一期,还没开始运行,又赶上国家对外贸的贷款政策开始收紧,银行不再贷款给我们,并且开始找上门来催要还款。这样河北食品的债务也就渐渐开始了。”该人士说道。

  叶四合与蒸发的1072万元

  在近一周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北食品大部分员工,承认原总经理叶四合曾是个有抱负的人,至少在1991年他刚刚接手河北食品的时候有一些想法。根据叶四合的个人简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从1972年起就在外贸系统工作,对于公司外贸业务的运作有独特手法。

  曾经跟叶长期共事的人告诉记者:“他本来想干一番事情。”

  1991年,叶四合担任河北食品总经理之后,利用国家改革、开放过程中给外贸的阶段性优惠政策,开始大力扩张公司,并在1993年前后开始制定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的“三化”外贸企业发展战略。

  应该说,集团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比以前大大增强了,但是随着总经理权力的增长,叶四合在工作中的失误也逐渐显现出来。

  比如单板栗经营过程中叶四合的不当决策,就导致质量事故,造成6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对于叶四合的性格,河北食品一位现任副总告诉记者,叶四合一般大事都是自己说了算。他讲了一个小例子,早些年叶四合与香港一位投资者联合办成四兴塑料厂,生产出口用塑料制品,结果1997年10月30日就签订了出售协议书,把该企业整体卖给河北省外贸化工公司。

  当时四兴厂以1716万元的价格出售。根据当地土地管理局和物价局的文件,1997年按照土地增值后的价格,四兴厂仅10多亩的土地价格就在2000万元左右,再加上办公楼以及车间,售价至少应该在2600万元左右,这与1716万元的卖价相差88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叶四合任职的10年内,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河北省原外贸厅(现改为商务厅)没有搞过一次认真的经济审计,其财务管理非常混乱,截止到2005年7月底,仅银行未达款项就有8000万元。

  1994年叶四合向荷兰外商“欧加华”的经理宋宝贵提供了3000万元的借款,结果造成含利息5000多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就在“欧加华“破产前夕,曾经有中国雇员向公司透露消息,让河北食品采取措施,但河北食品并没有这样做。

  同时,叶四合以及其总会计师王兰珍通过河北承德县某外贸冷冻厂进行假退货、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非法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100多万元。此案当时很快就被该县公安机关侦破,厂里有关人员被逮捕。

  叶借给外商3000万元在中国境内收购花生米。但是当时外经贸部的政策并不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自己搞收购,私自开展进出口业务。

  叶四合当时给宋3000万元时,曾与河北承德分公司签过一个假合同,并且买了很多收购、出口的发票,都是从山东以及辽宁直接买过来的发票。其目的是为了骗取出口退税。

  河北省原外贸厅监察室有关负责人9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骗税借3000万元购买花生米的事情,是有问题的。那个宋宝贵,所谓的荷兰商人,公安局发了通缉令,但没有找到。他同时还欠了山东外贸1个亿。”

  另有河北中行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河北食品2001年卖了自己的办公楼,职工看到银行查封账户的通告,才知道他们的住房集资款1072万元被动用了。

  当时集资的名义就是用来建房,虽然没有正式签订集资建房和约,但是在办公会上说专款专用。河北食品一位现任高层告诉记者:“当时承诺就是建房,没有说去搞什么经营,也只有这样,职工才会将自己仅有的一部分钱拿出来集资。”

  时隔一年之后,河北省原外贸厅派纪检组进驻该公司。

  根据原外贸厅的调查结果,此次挪用的职工1072万元住房集资款项,主要是用于做焦炭业务,但是结果这个业务却做赔了。

  后经河北原外贸厅专案组审定,这是一桩收购焦炭的诈骗业务,两个诈骗犯已被公安机关逮捕。当时焦炭业务销售后返还了96万元,另外还有976万元没有收回。

  2001年12月24日,河北食品向原省外贸厅呈报《关于挪用公司职工集资盖房款问题的报告》,报告中说,经审计核实,原领导班子由叶四合总经理、王锋副书记、王兰珍总会计师研究决定的,挪用了职工集资建房款1072万元用于做焦炭业务,职工住房款目前仅有318万元。

  虚假兼并沿革图

  1999年8月18日,河北食品与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签订了一份《兼并协议》,其中有一款为:自2000年1月1日起,河北食品高层经营人员聘免一事均由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负责,事前征求河北省外贸厅的意见。

  《兼并协议》说,截止到1999年底,河北食品资产总额为11亿元,负债总额为1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885万元。按照这样的计算口径,河北食品的全部资产无偿划给河北远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承担河北食品的全部债务并且最终清偿。

  河北食品现任一位副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兼并一事,是中行总行牵的头,因为我们欠中行的贷款太多,还不起了,因此他们想找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能够与河北食品搞联营,进行“偿债式”兼并,这样贷款就能慢慢地往回收。

  但是后来没有做成。该副总说:“没有做成的原因是只有国务院才能够定给哪一家破产兼并计划,当时能够批准兼并破产的企业非常少,我们河北食品就没有被批下来。因此中行总行也就撤出了。但是原总经理叶四合又撇开中行总行,私下里与联营企业达成了协议。”

  他说,也许初衷还是要将公司发展下去,但是最终目的是想将这个单位的隶属关系弄模糊了,这样有些责任也就不必要承担了。

  其实早些时候这种兼并联营就开始了。1997年2月3日中国兴发集团公司(下称“中兴发”)出资510万元,河北食品出资490万元成立了中兴河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中兴河北”)。

  1998年的《出资转让协议》规定,1998年8月14日中兴发将其出资全部转让给河北省远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河北远望”)。1998年12月31日公司名称由中兴河北变更为河北省远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999年的《出资转让协议》规定,1999年河北远望又将其出资全额转让给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下称“中国远望”),同时河北食品将其全部出资中的390万元转让给中国远望,100万元转让给山西远太科工贸公司(下称“山西远太”)。

  至此河北远望的投资人就变更为中国远望(占河北远望90%的股份)和山西远太(占河北远望10%的股份)。

  根据上述协议约定,本应由中国远望及山西远太按照约定的股份比例将资金注入河北远望账户,但是事实上却由北京新中原大厦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新中原”)于1999年11月4日汇给河北远望1000万元。

  1998年的《出资转让协议》和1999年的《出资转让协议》,是虚假协议,因为退给中兴发510万股金的单位不是河北远望,而是中兴河北。

  河北远望成立之后,1999年11月15日河北食品以“应收代垫”的名义代河北远望电汇给北京新中原500万元,1999年12月8日河北远望又汇给北京新中原500万元。这样河北远望的”投资人”抽逃了其全部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

  2001年10月15日交通银行石家庄分行(下称“交行”)与河北远望签订了《借款合同》,借款金额1300万元。河北食品以其位于和平西路的在建办公楼以及附属土地为抵押物,与交行订立了《担保合同》。由于河北远望不能及时还贷,经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由河北食品承担连带责任。河北食品出卖其资产后偿还了河北远望的贷款。

  2005年9月16日,河北食品一位高层告诉记者:“从1994年食品开始连年亏损以后,1997年开始给食品公司找‘婆婆’,由总经理叶四合、总会计师王兰珍,找到河北兴发集团,人家投资510万元,干了一年,发现被骗,要求退钱。退钱之后,又找到了北京远望集团。主持河北远望与远望集团建联营公司的,有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原外贸厅厅长,还有中国银行总行的一个顾问。后来搞联合经营不成了,也没有向省里汇报。员工多次联名签字,要求撤销这个假兼并。”

  由此,河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停止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兼并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通知》,《通知》说,河北省政府决定停止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兼并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恢复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由河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河北省外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行使出资人职能。

  2005年9月6日,河北省外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一位高层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今年年底要将河北食品的清产核资情况结束,然后按照省政府意见对其进行改制。

  至此,一场历时5年的假兼并才落下帷幕。

  末路悬疑

  2003年12月2日,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曾下达《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说,原审被告人叶四合,原系河北省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2002年12月12日因涉嫌受贿被刑事拘留。

  中国银行河北分公司相关人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叶四合在河北食品任职的11年间,主要失误是,首先是1994年板栗亏损1个多亿,再就是动用了职工的住房集资款,这是河北食品对叶四合真正有意见的地方。

  该人士告诉记者,食品公司很多账目没有办法查,甚至有些账目,就连叶四合本人都不知道。他说,计划经济时代,贷款是公司的事情,跟个人无关,所以不会追究个人责任。

  9月18日,河北食品一位副总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提到河北食品清产核资21亿元的出处。他告诉记者,这个数字一直是由上级单位说下来的。主管单位叫外贸资产管理公司,这是它从河北食品所贷各家银行下属的东方、信达、长城等银行系统资产管理公司得来的数据。

  事实上,7月份的《清产核资工作阶段性总结》曾多次出现核资困难。因为非法人资格的业务公司就有7家,分别设置独立账务系统单独核算,账务处理各自为政,比如往来账项相互乱挂、重复设置科目等等。

  “叶四合与财务总会计师王兰珍相互配合,管钱、管事,相互帮助。只有他俩说了算,完全将党委班子架空了。”河北食品原来的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

  河北食品一位现任副经理在采访时曾表示:“公司漏洞这么大,主客观原因都有。总经理、党委书记都是一个人兼,上边控制不了他,中层又说了不算,所以他的权力就比较大,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比较失控。”

  河北食品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假如银行核呆21个亿,最后我们用4000多万元将它买回来了,无论是叫资产损失,还是叫资产流失,这些都没有体现在公司这个账上,公司只是出了4000多万元。

  中行河北分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真正受损失的也不是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就成了呆死账。中行系统为了上市,要减少账目上的

不良资产,就申请将这些不良资产都核销掉。而这样做是国家认可的,让它们做核呆处理。等于是国家直接出钱将这些呆死账买断,由国家财政给钱,由此看来直接受损失的就是国家了。

  这起码是国家金融资产损失,一位河北食品财务部经理助理说。

  “从1993年起投资的钱,建肉联厂投资1个亿,建辛集爱人果汁厂1个亿,建种鸡厂投资3000万元,建养鱼厂投资3000万元,建果仁厂3000万元,还借给宋宝贵3000多万元。算来算去,也就是3个多亿,再加上银行贷款,也不过就是5个亿。那么清产核资出来的20多个亿,其他的钱都到哪里去了?”河北食品的一位现任副总说。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