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更加开放的环境考验中国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6:4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徐兴堂 吴琼)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正通过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加紧筹备上市,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市场竞争做准备——2006年,中国市场将向海外银行全面开放。 2006年是中国
进入加入WTO后的第五个年头。根据当年的承诺,中国的汽车、金融、农业、电信等诸多行业都将集中迎来大幅度降低关税乃至完全放开市场。此间经济学家认为,更大的开放度无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严峻的考验,但中国经济“入世”4年来的表现并不支持过度悲观的观点。 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中国加入WTO之前,很多人担心入世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可事实证明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预测的要好,许多担心的冲击并未产生。 “中国企业和行业在应对入世进行调整方面的优势被低估了,”他说,“现在对中国的行业和企业在入世后做出的调整的评价是正面的。”原来一些竞争力不明显的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加入WTO后显示出来。过去薄弱的一些行业和自主品牌虽然现在仍是发展瓶颈,但发展的速度加快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说,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广泛的,它让一部分行业、一部分人口在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付出的调整努力也许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国中最大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曾在中国入世3周年时对中国的表现打90分,现在他依然坚持同一观点。“入世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这充分证明,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从外贸的发展看,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入世前判断的要好得多。” 一些关键行业在2006年开放度急剧加大的市场中能否站稳脚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此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们大都认为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仍应保持高度警惕。 张燕生认为,06年各行业受到的冲击不会特别大。以汽车工业为例,加入WTO引起的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价格逐年下降,奇瑞、吉利等民族企业也在竞争中进入市场。同时,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逼迫他们把最新的车型和技术带到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他说,金融业的开放相比之下不尽人意。中国的银行在金融零售即柜台服务、网络和本地化上占优势。他认为2006年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再过几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稳固后,中国的银行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今后5-10年内,入世对农业、金融业和汽车业等行业的冲击将持续显现出来。”他说。 梅新育说,今后承受更大竞争压力的将是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经历整个行业的合资风潮后,少数内资汽车企业目前所受到的竞争压力基本上与市场全部开放差不多了,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持自我,创建、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他认为,为应对更加开放环境下的市场挑战,金融业应在资本充足率、服务和金融创新工具等方面强化自身竞争力。中国政府应在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维护中国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取消发达国家违反世贸规则的农业补贴,为中国农民和农业创造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张汉林认为,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实施是渐进的,中国的市场开放也一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过多地去担心2006年中国将面临怎样的转折”。 同时他也承认,服务贸易、保险、金融、零售等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是中小零售业者会受到冲击。西部地区由于这些年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整,受到的冲击无疑也是较大的。 如何应对更加开放环境下的挑战,专家们给出了建议: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尽早成为服务型政府;各行业应适时调整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认真研究TWO规则,既要懂得如何遵守,也要知道如何利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