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在华遭遇尴尬项目 财大气粗企业口惠实不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4:46 《经济》杂志 | |||||||||
世界银行为一个旨在帮助中国穷人和民间组织发展的项目艰难筹款,而那些财大气粗的中国企业全都口惠而实不至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没想到世界银行也有为钱发愁的时候。
11月10日,世界银行中国局宣布,中国发展市场项目的展示、知识论坛、以及评选结果揭晓和赠款仪式从原定的12月初推迟到明年2月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筹到足够的资金。新闻稿中说世界银行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宣传推广,让公众尤其是企业了解中国发展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捐助这项活动。 资助民间组织 世界银行一直将扶贫开发和支持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其中发展市场(Development Marketplace, 简称DM)项目从1998年起开展至今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项目。这个项目又分为两个类别:全球发展项目和国别发展项目。今年6月份世界银行中国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民政部合作,首次将国别发展市场项目引入中国,以中国民间组织为赠款对象,发现和支持来自民间组织的自下而上的扶贫开发创新,扩大服务,惠及穷人。 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世界银行中国局对外联络高级官员李莉女士介绍说,这个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项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支持扶贫开发;二是通过资助民间组织的项目来促进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世行要求项目申请者必须是非营利性机构。 世界银行中国局在10月中旬公布了中国发展市场的100个入围项目名单。这100个入围项目是通过两轮认真评选,从中国各地的民间组织提交的975份申请书中评选出来的。提交项目申请的民间组织既有人民团体、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大学和研究所,也有社区和草根民间组织,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减少中国仍然存在的贫困和发展不平衡现象,帮助应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记者详细察看了这份名单,发现入围项目来自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项目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发展农村种养殖业、农村安全饮用水和沼气建设、为农民和农民工提供培训和其他服务、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城乡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卫生服务、帮助少数民族群体的扶贫开发活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 这些项目的申请机构大多数是草根民间组织。李莉10年前进入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以来一直在做促进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工作,很多民间组织的故事就在她嘴边。她说,这些扎根基层的民间组织,往往最清楚基层的群众最需要什么,也更清楚什么样的办法更具可行性。因此,资助这些民间组织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扶贫开发以及公民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对中国的民间组织印象深刻,他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说,1996年他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书,那个时候中国的民间组织数量很少,力量也很弱;去年他再次回到中国时,发现情况大不一样,民间组织的数量已经数以10万计。杜大伟曾去过云南考察,他惊奇于那里虽然贫穷,但是并不缺乏摆脱贫穷的创意,那里的很多民间组织有很好的想法,只是得不到资助。 世行每年对中国有1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都是以中国政府为贷款对象。另外还有针对民间组织的小额赠款项目,每个项目的赠款也就2万-5万元,数量很少,也是由李莉负责。由于资助数额太小,李莉根本不敢宣传这个小额赠款项目,只是把项目的一些情况放在了世行的中文网站上。她说一旦宣传出去,就会有很多的人来申请,而她实在无能为力。为此李莉常常觉得愧疚不已,她一直想着如何能够更大规模地资助这些民间组织的创新项目。 去年5月,世界扶贫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很多国家的代表对民间组织在减贫中的作用的介绍给杜大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行总部工作期间,他也曾参与全球发展市场项目。7月份到中国上任后,杜大伟开始考虑把发展市场项目引入中国。这一想法得到了李莉等人的大力支持。 国外发达国家民间组织的力量都很强大,他们被称作除政府和企业之外社会进步所依赖的第三条腿。李莉说,10年前她刚进入世行工作时恰逢世妇会在中国召开,她和她的很多同事都是第一次听说civil society(公民社会)这个概念,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更不知道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就民间组织的发展水平。 10年过去了,中国的民间组织的力量壮大了许多,此次项目收到了近千份申请,数量之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这些民间组织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他们大多数仍然十分弱小,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和了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资金。由于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事实上很多项目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根本无法赚钱——所以他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外界的支持。 筹钱难,钱难筹 世行计划从这100个入围名单里选出40个-50个项目进行资助,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大约为2万-3万美元,总金额大约折合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世行提供启动资金20万美元,剩下的钱就要靠募捐了。在6月2日的项目启动仪式上,世行邀请了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财政部、亚洲开发银行、各个使馆的开发援助部门等机构的人来参加。世行希望能从这些机构那里获得帮助。 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挪威驻华大使馆、福特基金会、雷曼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给予了回应。其中世行旗下的私营部门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9万美元的援助是这些机构中最大的一笔款项。 除了从国际机构中获得一部分援助外,李莉说,世行最看重的是来自企业的捐助,因为社会的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企业手里,没有企业的慷慨解囊,这个项目很难进行下去。杜大伟说,中国的企业成长很快,他们已经有回报社会的能力,也到了回报社会的时候了。但是,令李莉他们非常尴尬的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公司提供了80万元的捐助。这家名叫彤程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是上海的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而那些财大气粗的国企和外企都在口头上说感兴趣,无一舍得掏腰包。 世行的目的并不只是向企业募捐然后将钱赠给民间组织这么简单。杜大伟说,他们的主要是想建立一个将中国的民间组织和企业以及其他国际机构联系起来的市场,借此增强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样会有助于民间组织的发展,所以他们把这个叫做发展市场。世行不仅要作“捐赠者”,还要作“媒婆”,这个市场建立起来后,民间组织就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世界银行出的20万美元仍然是这个项目的最大一笔捐赠,项目筹备及评审等工作的支出大约需要10万美元,这些钱也是世行出的,并不占用赠款。为了中国发展市场项目,杜大伟还动员了10月份来参加20国财长会议的世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在晚宴期间“插播广告”为项目做宣传。 对于项目可能遇到的困难,杜大伟和李莉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万事开头难,杜大伟相信第一次永远是最难的一次。世行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贷款单位,很少向私人部门借款。自从项目启动以后,李莉一遇到来自企业的人就向他们介绍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希望他们能够支持一下。她和她的同事还不停地给各大公司发传真、打电话,但是得到的最多的回应就是“再考虑考虑”。有些不了解世行的人反问道:“你们是银行,应该给我们钱才是,怎么开始向我们要钱了?” 吝啬的中国企业 这些“大佬”企业的反应如此冷淡既出乎李莉她们的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先说一下外企,为什么这些在国外乐善好施的企业在资助中国的扶贫开发方面却如此吝啬呢?商务部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的黄浩明是这个项目的参与组织者。他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说,很多外国人都不了解中国的民间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些民间组织在哪里,在做些什么事他们都不清楚。 说这些跨国公司吝啬,恐怕他们会觉得冤枉。记者了解到,很多在华的跨国公司都曾慷慨解囊,他们很乐意把钱捐给希望工程、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在他们看来具有半官方性质的NGO。一位德国企业的负责人说,把钱捐给这些机构他们比较放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很可靠的机构,办事比较正规,在对钱的使用上也方便监督。在他看来,那些遍布全国的草根民间组织比较松散,很多机构连怎么写项目报告都不会,他们担心自己的钱会打水漂儿。 这位负责人的话反映出了中国基层民间组织存在的问题。李莉说她很同情这些民间组织,他们没钱,也缺乏人力,这些人都是凭着满腔热情在做事。有些组织提交上来的项目申请很不规范,为此李莉他们专门准备了填表式的申请书,但是还是有不少机构不会填写,有个机构在申请书上“项目简介”一栏里写的全是他们如何的困难,如何的需要钱,结果评审人员在看完申请书之后还不清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项目。 除了草根民间组织有自己的不足之外,外企不愿意给钱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很多跨国公司对中华慈善总会等组织的捐赠具有很强的功利心。他们看重的是这些机构的半官方背景和他们的广泛影响,借此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还可以搞好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因此,慈善捐赠在这里也带有政府公关的目的。 此次世界银行发起的中国发展市场项目,虽然有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等部门的支持,但是终归只是协助单位。而世界银行只是一个国际机构,做的都是政府间的贷款,给不了企业什么实惠。那些基层民间组织就更不用说了,跨国公司好像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去求助于他们。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介绍,公司捐赠可以分为三类:自利型、互利型和他利型,其中外资公司的捐赠86%的是互利型。杨团认为,在强政府和弱社会并存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领域尚未独立出来,第三部门跟在企业部门后面蹒跚学步;在这样的社会里,企业公民首先想到的是改善与政府的关系,其次才是与社会的关系。 在国内捐赠方面,如果不是有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的话,整个捐赠名单上将看不到中国人的名字。这是一个帮助中国的基层群众脱贫的项目,是一个资助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的项目,但是中国企业却个个缩头,这不能不令人气愤。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说,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陈新年认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捐赠不积极,很多是制度上的原因,如免税待遇等。听起来好像有一些道理,但是交税是拒绝慈善的理由吗?(记者注:世行为中国发展市场项目争取到了全额税收抵扣待遇)除了这些制度上的约束之外,恐怕最主要的还在于人心。看一看近几年国内的各个富豪榜,富豪们财富增长的速度令人惊叹。再看看《南方周末》前不久公布的《2005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在“社会捐赠”一项里,排名前5的富豪居然有三个都是“0”! 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贸易报社今年9月份发布的一个关于“企业公民”的调查研究显示,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首要动机是提升和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知名度。调查结果还显示,35.1%的受访企业对本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示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仅有15.2%的企业表示满意。北京勺海研究机构副总裁于贵红认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必定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企业危机的产生与是否注重社会责任问题密切相关。 好在这份捐赠名单上有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这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良知和希望。李莉说她刚看到公司的总裁张宁的时候大吃一惊,她没想到这位总裁这么年轻,1974年出生的这个“女孩”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记者约张宁的采访时,她碰巧在国外出差。公司一位姓施的先生说,公司捐赠80万元并不是想要出名,张宁就算在国内恐怕也不会接受采访。 据了解,上海彤程化工有限公司有个规定,每年将利润额的10%用于社会捐赠,今年除了中国发展市场项目80万的捐赠外,还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了60万元。施先生说,公司对中国发展市场项目的捐赠主要是想抛砖引玉,希望那些比他们的公司实力强的多的公司也能慷慨解囊,希望在捐赠名单上更多地看到中国企业名字。只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砖”抛出去,还没有将“玉”引来。 在洛克菲勒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增长的时候,他的顾问弗里德里克·盖茨多次提醒他要“压碎”家族财产。有一次他对洛克菲勒说:“你的财产越滚越多,一场雪崩就要发生,你必须设法阻止它,否则他将压扁你和你的子孙!”于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得以诞生。因为他知道,富人不慈善,更多的人就富不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就会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