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徘徊在通缩边缘 专家评说2006年我国物价走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9:17 新华网

  记者 上官卫国

  站在现在的时点眺望2006年我国物价走势——这道颇具魅力的“风景”,尽管仍看到“云雾”飘浮,但轮廓却是清晰的:无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都将难以大幅走高。更大的可能是,它们均在低位运行,且有可能向通货紧缩的边缘滑去。

  物价上扬的两大动力,一种力量偃旗息鼓,另一种渐成强弩之末

  本轮CPI上涨始于2003年10月,主要是由粮食供需缺口引起的。当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8620亿斤,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年我国粮食还净出口400亿斤,更加大了国内粮食的供求矛盾,导致粮价急剧上升。

  粮价的上涨渐渐拉高了整个食品价格。在2004年3.9%的CPI涨幅中,大约3.3%是由食品价格拉动的。

  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9400亿斤;今年有望逾9600亿斤,粮食供需缺口正在弥合。今年前10个月CPI仅上涨1.9%表明,粮价及食品价格主导的CPI上扬行情已经偃旗息鼓。

  本轮PPI的上涨,动能来源于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深化或提速带动起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进而带动起对生产资料的旺盛需求,也充分暴露了我国能源和某些原材料的短缺。2004年我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3.6%、6.1%,即是这种短缺的反映。

  但今年以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国家对投资的调控和供给的增加,短缺类原材料的价格或在高位企稳,或涨幅趋缓,甚至有些品种价格已开始回落。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在过去三个月累计每桶下挫近15美元为我国PPI的走稳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今年11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9%,即反映PPI正在大幅回落。可以说,推动PPI上行的力量渐成强弩之末。

  通缩阴影更可能从PPI“飘”来

  专家指出,预测2006年的物价走势,更应关注PPI的运行。

  让我们先扫描一下一头连着采掘业一头连着

房地产和机械业的钢铁价格走势。今年9月下旬,我国一波钢价暴跌出现,多种产品价格跌破成本,品种覆盖面达95%。权威部门预计,明后两年,是我国钢铁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敏感期。尽管不同部门和专家对钢铁产能究竟过剩到什么程度,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对于过剩的认同却惊人的一致,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钢价的运行态势。

  影响2006年PPI走势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是国际原油价格。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大约为43%,明年需要进口大约1.4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扩大到44%。

  今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可谓跌宕起伏,从50美元飙升至70美元,仿佛突破了人们的“心理极限”。但据权威机构分析,世界石油供需是基本平衡的,甚至略有剩余。国际油价高企主要是国际游资所为:一些国际大型投行已经成为国际石油期货的大炒家,北美几乎所有对冲基金都进入了石油期货市场。这种惊心动魄的投机活动还能持续多久?尽管这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重要的是,一旦国际油价反向运行,无疑将加大我国PPI的回落幅度。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电力、煤炭行业也存在无序建设现象。眼下在建发电项目能力是目前产能的1.13倍,明年投产7200多万千瓦,发电量近2.7万亿千瓦时;明年煤炭产量将超过22亿吨,其中逾11亿吨用于发电。权威人士预测,电力、煤炭供需至多明年就可以达到平衡。煤价、电价能否在高位企稳确实令人生疑。

  此间观察家认为,我国PPI已“上窜”两年,即便某些品种能够在高位站稳,某些品种甚至还将小幅上涨,但同比“底部”的抬高将使它们向上的拉力非常有限,考虑到更多品种的价格可能不同程度地下行,可以预测,2006年通缩的阴影更可能从PPI“飘”来。

  CPI下行压力增大,工业消费品价格无整体上涨可能

  如果上述分析和判断大体成立,2006年CPI的下行压力将相应增大。

  有专家指出,明年庞大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更难见起色。首先,技术成熟和进步、规模效应提高了生产率。近几年服装、彩电、电脑、手机、轿车等价格一降再降是对此最好的说明。其次,普遍供过于求,其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的硬约束难以上涨。再者,PPI对工业消费品的传导将更为弱化,甚至消失于无形。据专家分析,我国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到来,导致更多的生产资料在内部循环和消耗,其价格向CPI的传导明显弱化。如煤炭炼成焦炭,焦炭用于炼钢,钢材又被加工成采煤设备、发电设备、钢轨;有色金属变成了机床、重型机械的零部件。还有部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在商品住宅领域,而按照国际惯例,商品住宅属于居民财富或资产,其价格变动并不计入CPI,而是计入PPI,更弱化了PPI对于CPI的传导。

  正是看到这些因素,专家指出,既然在前两年PPI涨势迅猛的情况下,大幅上升的成本都没能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些微跟进,在PPI涨势已经明显回落且将进一步回落的明年,更没有理由预测工业消费品价格能带动CPI上行。

  当前无论是CPI还是PPI,均处在敏感的十字路口。专家强调,明年需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以遏制物价下滑的势头。为此他们建议:完善石油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等情况,合理安排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逐步解决现行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较多、比价关系不合理的问题;尽快实现煤炭市场化,同时加强电煤价格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研究调控措施,防范电煤价格大起大落。当然,还需要积极推进水价、土地价格改革。

  凡此种种,无疑将大大缓解向通缩滑去的物价运行态势。

  ·专家众口说“通缩”·

  刚刚告别通胀的

中国经济似乎又面临通缩的威胁。面对这一窘境,调控者如何出手?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呼吁: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胀趋缓的非典型状态中,宏观政策应该为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环境,解决石油、房地产等难题则应着力于理顺微观市场结构,而非总量调控。

  与当前许多专家的观点不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中国

证券报专访时强调,2006年物价将温和上涨,没有通缩之虞。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