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杰 实习记者 陈能端 发自北京
赛日-安博(SergeAbou)很幽默,在上周四举行的“2006中欧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这位欧盟驻华大使的开场白坚持使用了近一分钟的中文,并且用“企业联姻”来描述明年中欧企业之间将展开的洽谈,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积极与与会中方代表交谈,热情与记者交换名片,脸上始终挂满了笑意。会后,他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欧盟这次选择在西部举办洽谈会,欧盟企业对中国哪些领域的产业较感兴趣?而成都能够当选明年的承办城市,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欧盟的视角?
赛日-安博:我们这次感兴趣的产业领域包括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医疗卫生、机械和建筑设备、信息产业电子元器件等。其实只要报名的企业拥有潜力,还有符合欧盟企业的需要,我们都会尽量进行配对。
欧盟洽谈会在亚洲已经举办了6届,每届洽谈会都保持30%左右的洽谈成功率,对于明年在成都举办的洽谈会,我们利用整整1年的时间来进行洽谈会的技术和行政准备,我们预计,取得的成功率将会更高。而且,我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成都是2006年洽谈会的承办城市,这次洽谈会是面向全中国所有企业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我看来,明年的洽谈会似乎有意以欧洲中小企业为主,这是否是事实?您对此次洽谈会的预期是什么?
赛日-安博:是的,这是我们的策略,因为大公司有足够的经验还有经费,自己到中国投资,他们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我们却有义务协助中小企业发掘中国的商机。还有,中小企业在欧盟占了生产和服务领域的三分之二,如果不给他们多制造点到中国投资的机会,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还想强调的是,在中小企业里,自主创新的空间比跨国企业大,因此它们可以选择投资的方式更多样化。所以如果能够促成中国企业和欧盟中小企业的联姻,我觉得他们“生出的孩子”一定会很漂亮。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了解一些欧盟企业到中国投资时,提出在中国某些地方政府会碰到一些问题。他们表示出了困惑和为难的情绪。您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赛日-安博:其实我觉得他们真的没有面对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些企业在中国赚取的利润是很客观的。当然,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行政运作不可能十全十美,企业在和他们打交道时会面对这方面的困难。欧盟驻华代表团会尽力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如果万事都要求顺利的话,那就根本不需要来中国投资了。而且,今年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预期将达到2000亿欧元,这其实表明,他们遇到的问题,真的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