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吴晓灵:要求分支机构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6:2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夏欣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指出,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高度重视各项会计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认真履行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能,切实保障国家资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为此,近年来,央行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规范会计财务行为、加强会计财务管理的
点评:央行对贯彻落实各项会计财务规章制度老调重弹,充分说明央行已经意识到各级机构会计财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建议央行着力于制度的监督检查,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因为执法必严比有法可依更有效。 香港金管局:扩大信贷统计口径防内地地产风险波及香港 香港金管局为了有效掌握香港银行在内地的贷款金额,日前决定重新修订香港银行对内地贷款的定义,由过去只计算“非银行中资机构”,扩大至涵盖“非内地机构但用于内地的贷款”。此外,还要求银行单独报告用于购买内地物业的贷款数据。 点评:目前在香港银行贷款总额中,内地房地产贷款余额一直呈上升态势。金管局新举措表明,香港监管部门开始重视银行的“内地房地产风险”。扩大信贷统计口径后,能够更准确反映贷款的归属,有利于管理港内金融机构的风险。 地下信贷规模三分天下金融抑制是膨胀主因 一项由中国专家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对地下金融现象进行调查课题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地下信贷规模已近8000亿元,地下融资规模占正规途径融资规模比重平均达到了28.07%。 该课题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建军称,地下金融规模测度结果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广义货币中约有3%至4%被地下部门占用,在货币币值不稳定时,地下货币资金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 点评:中国长期采取的金融抑制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管制和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等因素,是导致地下金融膨胀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充沛的民间资金供给也成为地下金融发展的“催化剂”。地下金融中,一部分民间金融的存在对促进市场机制发育、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和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地下金融长期存在削弱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并且其中潜伏着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新高汇改后累升值0.4% 12月6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收盘升至8.0780∶1,再度刷新汇率调整以来的最高水平。离岸市场,1年期美元/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报价为人民币7.7650元,也略有涨幅。 点评: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中国汇率改革进程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与压力愈演愈烈。对此,中国央行一再重申,在人民币未来走势中,发挥作用的将是经济因素而不是官方的行政调节。而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市场化特征日渐浓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