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信用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09:3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2月11日电 (记者 叶国标 潘清) 按照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原则,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信用体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介绍,上海现已初步建成针对个人与企业的两个信用联合征信体系。

  在个人联合征信方面,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个人信用征信试点。由上海资信公司建立和运营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采集了银行信贷、社会保障、公积金、人口户籍、民政、移动通信、水电煤、民事经济合同判决等信用信息,以及保险、证券、会计、公证等特殊行业从业者的职业信用共九大类267项个人信用信息。目前系统已覆盖600万人的信用数据,日均出具信用报告6500份,并可通过专网、互联网、现场查询网点等多渠道服务体系,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和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风险评分、客户账户后续管理以及中间变量等多层次的信用产品。商业银行等各类用户对个人信用平均查得率达87%,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运作模式较为成熟的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在企业信用服务方面,目前上海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入库企业数达60万户,备案登记的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征信机构已有38家。经营范围包括企业征信和调查、银行资信评估、信用管理咨询、商账追收、信用保险等业务,基本覆盖企业信用服务链的各个环节。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海企业征信机构经营收入达1.6亿元,正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业态。

  为构建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综合环境,引导社会各方使用信用工具,上海开通了个人信用网上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信用报告网上免费查询、个人信息自主申报、信用报告异议申报等服务;开通了企业联合征信网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息自主申报、企业信用报告网上订购、企业基本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营造了全社会知信用、用信用、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为培育社会的信用产品需求,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上海从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推动信用产品的使用。

  范希平说,初具雏形的信用体系已成为上海投资软环境和发展新引擎,在保证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国际

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