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聚焦龙象之争 21世纪究竟是属于中国还是印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10:45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一个中国世纪?这是一个印度世纪?

  两个亚洲大国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两个民族憧憬着同样的荣耀。

  曾经辉煌的时代——大唐盛景和阿育王朝记忆犹新。只是在工业革命时,两个大国迷失了!在这个世纪,他们都认为是自己伟大的国家复兴的最佳时机。

  27年前,中国改变了自己的道路,从此开始了非凡的发展。14年前,接任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开始调整经济政策,支持结构改革,摆脱了经济缓慢增长之路。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GDP在27年间年均增长9.4%,人均GDP更是增长了6倍。“中国制造”充斥着全球各地的超级市场,全球的投资者在27年间向中国输入了5700亿美元的投资。

  高盛大胆的预计,中国将在2041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听,“中国世纪”似乎几百年来从来没有如此地接近!

  如果在10年前,还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印度会成为充满生机和前景的国家,但如今印度政府变革赋予的活力,推动经济增长每年达到8%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速度的国家!

  在班加罗尔、海德罗拜,无数软件公司正向全球输送印度设计的软件结晶;“塔塔”也将物美价廉的汽车送到了欧洲甚至更远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印度除了希望保持服务业竞争优势之外,更着力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似乎印度离梦想也愈来愈接近!

  两个相邻的大国成为亚洲和全球的“明星”,当全球的目光转向这两个国家,一个持续的话题产生了——这是一个中国的世纪,还是印度的世纪?

  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

  高盛说,中国30年后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这个世纪属于中国。

  摩根士丹利和麦肯锡说,也不一定吧,印度中国各有优势。

  美世(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说,中国优势正在丧失,印度人力资本开始表现出优势!

  那么,这个世纪,特别是下半世纪,究竟是属于中国的世纪还是印度的世纪?(文/振华)

  专家畅谈中印对比 印度借制造业提高国家竞争力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更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印度正在为提高国家竞争力而努力,其中重要表现就是发展制造业。>>全文

  正在消失的优势--中印人力资本比较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管理公司美世咨询日前发布的《中国和印度 人力资源比较优势》报告指出,中国北京和上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经理的薪资水平,是印度同等职位的两倍以上,虽然低级别职位上的薪资差异不大,但中国整体薪酬水平仍大大高于印度。该报告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正在失去。>>全文

  斯蒂芬-罗奇:中国在哪些方面做对了

  过去几年,人们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许多比较。中印两国发展模式哪个更好?我认为各具优势。对两个经济体了解越深,我越觉得两者都有认真调整的必要,两国也需要相互借鉴。中国在制造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印度欠缺的,而印度较为发达的服务业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也是中国的不足。中印两种发展模式只有互相交融才有未来, 这种潜在的结合趋势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全文

  研究报告:中国改革在哪些方面做对了

  很多人认为过去27年中国超过9%的年均增长是源于快速,甚至是过度的资本投入。此外,中国的低投资效益一直为人所诟病,甚至被视为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大部分对于中国低投资效益和与之紧密相连的低效率金融系统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对中国生产效率更加全面的评估应该是基于整体生产力的评估,而不仅仅是投资效率的评估。 >>全文

  研究报告:印度--世界制造业基地崛起

  印度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基础建设和政府监管存在问题。虽然障碍很大,但一些跨国公司被印度低成本的高技术劳动力所吸引,还是率先进入印度。>>全文

  评论:龙象之争还是龙象之盟

  中印文化源远流长。两个近邻文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经济崛起为先导的文明复兴,不仅令世人重新对两个文明体侧目,更引起了整个世界对于两国竞争力和战略关系的猜想。>>全文

  评论:印度制造是否将挑战中国制造

  印度并不满足于领先的软件外包产业,雄心勃勃地要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这几年,印度制造业正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政府也以热情的态度欢迎外国投资者到来。>>全文

  谈锋:龙象之争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如此看待中印关系:“东方文明古国,荤荤大者,独印度与中国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如辅车。”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如是描绘:“世界的巨轮,周而复始,印度与中国彼此互相瞻望……带着欢欣友好的使命,正在创造着新的持久友谊”。历史车轮飞转,世事变迁,中印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锐,加上中印有许多可较之处,又是邻国,所以中印发展问题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全文

  历史的底稿:克什米尔公主号留下的时光

  熊向晖和尔·纳·高的相识和交往,缘起于1955年的“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2002年和2005年,82岁高龄的高氏和86岁高龄的熊向晖先后去世。在生前,他们见证了中印间的友谊,也留下了两国情报界通力合作的佳话。>>全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