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成都年底前零售商拖欠供货商货款现象普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0:1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昨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三大超市因为拖欠供货商货款导致“断货”。这是供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债务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

  年关将近,成都的情况又怎样呢?记者日前对成都供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债务关系展开了调查,采访了20位供货商和多家零售卖场,涵盖食品、家电、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发现拖款现象比较普遍。

  现象

  九成供货商正为收款发愁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近90%的供货商正在为收回货款发愁,其中货款拖得长的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如一家电卖场拖欠多家供货商的货款,记者能统计到的数量是1000万元左右,而这些欠款多数已超过半年时间;而供货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为25天左右。食品供货商陈先生很忧郁地说:“最怕的还不是他们(指零售商)拖,而是怕他们关门溜之大吉,让我们血本无归。”

  零售商拖款也有苦衷

  不过,记者采访了本地几家卖场后发现,在拖欠货款的背后,零售商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就家电行业而言,拖欠货款有如下原因:

  付款权不在卖场 一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供货商的付款是由总部核算审批的,卖场没有权力划款。而作为全国性的企业,一个地方的卖场需要将货款“层层上报”,然后待总部一一审批后再逐级下达,这期间的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数月。

  行业“默认”的欠款周期 一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3个月的还款周期是行业普遍的现象,而且各个竞争对手几乎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供货商上一批货的货款,要等下一批货卖出后才结算,这样周而复始,零售商手中始终捏着供货商一笔货款。

  求解

  呼吁加强商业信用

  业内人士认为,年关将至,供货商集体要账是普遍现象。对一些资金链比较脆弱的零售商而言,因供货商要账导致关门歇业甚至倒闭的现象并非罕见,所以不能“逼”得太急。 

  消极措施 由于近两三年来,拖欠货款甚至恶意拖欠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供货商建议联合起来停止向拖款的零售商供货。如药品供货商秦先生为规避风险,将2004年这个时候的供货对象600家药店减少到现在的150多家。

  积极措施 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立法进行监管,拟订一个格式合同,这样有利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拖款问题。

  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商务部联合多部门起草的《零供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已经在上月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

  说到催款之难,供货商陈先生为记者总结出了遭遇的一系列“拖款计”。

  推三阻四 零售商的财务人员往往回答说:“我们也在等上面批,批了就给你。我们要等总部的通知啊!”或者说,“对不起,我们老板不在成都,在总部开会,回来就能结了”。采用这一方式的有30%左右。

  突增费用 一些守信的零售商会主动通知供货商结款,不过主动算账并不总是好事,有时零售商会增加莫名其妙的费用,如果不支付,就拿不到钱。采用这一方式拖款的数量占50%。

  直接赖账 这类零售商经常会对供货商说:“我们确实没钱了,你再等等!”采用这一方式占10%。

  部分付款 不少零售商不全额付款,“比如十万元的货款,只付六七万。”用这一方式拖款的很普遍。

  记者 许鹏 杨震 张小军 张继 实习记者 朱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