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信用评级走上债市前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09:40 金融时报

  12月7日,央行市场司有关负责人召集北京联合、中诚信、大公、上海远东、新世纪5家信用评级公司座谈,就评级公司如何提高市场公信力、如何提高评级从业人员素质、如何加强行业自律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对5家公司如何转变经营模式、增加技术手段、防止恶性竞争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配合我国债券市场上非主权债券的发行,央行前不久发布了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
发行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公告,要求所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短期融资券、金融债的企业必须聘请具有资质和公信力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并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央行目的有三,一是向投资人揭示风险,二是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三是信用评级结果将作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债券等金融产品风险定价的主要依据。

  于是,随着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作为债券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以非政府信用为支撑的信用工具——信用评级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光鲜亮相。北京联合、中诚信、大公、上海远东、新世纪5家信用评级公司从竞争中胜出,成为我国首批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短期融资券、金融债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

  信用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筹资的发债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判断发债人届时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进而对其违约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信用评级的核心是通过向债券购买者揭示发债人的风险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征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监测、信用风险预警、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产品风险定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债主体都是中央级大型国企,而对于其他风险较高的企业,基本没有机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企业债市场的不完备性。若有完备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可以根据其风险度以不同成本进行融资,将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信用评级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首先,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还未引起社会普遍重视,部分企业债券不能及时还本付息,严重损害了企业债券的信誉,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其次,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行业公信力不足,导致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而在国外,知名信用评级公司不仅对本国企业的信用状况直言不讳,而且对国外的知名大公司也是毫无顾忌。

  早在2003年2月,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在未来几个月里有可能申请破产的美国航空公司的信用评级调降为垃圾级;同年4月,标准普尔还在信用评级中分析预测了通用

汽车信贷的不佳前景;标准普尔对欧洲银行的信用评级也毫不手软,大胆预测某些银行的偿还能力会恶化,据此对包括四家德国大银行在内的18家欧洲银行发出了警告。

  相比之下,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开展晚、发展慢,社会信用环境基础也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规模小,业务品种较为单一,行业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业界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央行应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制度,统一技术规范;也有人认为,资信评级业是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不能强求评级机构采用同样的评级标准和方法;还有人认为,评级机构应当在有关监管当局的统一指导下,尽快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由行业自律组织推行执业标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任兴洲则指出,市场化程度的不足,是制约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对评级结果的市场化需求的不足,也表现在对评级结果的市场利用不足。为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是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针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有专家指出,一是要严格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以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引导发债企业和投资者重视信用评级,尽量客观准确地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债券进行风险定价,引导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要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防止资信评级过度竞争,造成信用评级机构为债市的利益而牺牲公信力。对信用评级结果进行监督检查,以违约率为核心考核指标,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进行评价,对评级机构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淘汰机制,防范资信评级机构违规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投资者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话语权,以市场的力量来促进信用评估行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每年应由市场主要投资者进行投票评选,实现末位淘汰制,以进一步增强信用评级公司对于投资者利益的关注程度。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