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消费新政正在浮出水面 助燃内需之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7:21 中华商务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应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可见,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的情况下,拉动消费已成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中,多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正在浮出水面。

  人均存款过万元居民消费率连年走低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13万亿元,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来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存款已超过一万元。

  与巨额居民储蓄相呼应的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却连续多年走低。数字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53.9%,消费率持续下降。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

  人均储蓄过万元以及消费率的连年走低,体现了目前我国居民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心理。专家指出,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在相应削减

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住房改革以及社保等职能和负担的同时,社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和机构来承接相应的职能和负担,导致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对其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替代效应。居民对未来风险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使其降低了消费偏好,并且提高了预防性储蓄的意愿。

  “三驾马车”变成了“两马夹瘦驴”

  投资率偏高是“挤压”居民消费的首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我国消费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率偏高。5年来,投资率上涨10个百分点,达到46%左右,在我国消费率常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的同时,投资率这一指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姚景源认为,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个时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财政政策的长期使用,拉动了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导致投资增长幅度大、投资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带来的后果是,容易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大量生产能力过剩。

  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闲置能力达到260万吨,电石行业产能一半放空。产能的过剩带来的是企业利润的下降。前9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同比上涨了57.6%。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的增长,“这就好比两匹快马夹着一头瘦毛驴在拉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这样比喻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

  专家指出,从社会生产周期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增长将带动投资相应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

  

房价挤压消费

  现阶段,我国居民在进行购房、教育、医疗消费前,往往要进行长时间的储蓄积累,这无疑会限制即期消费,限制对其他产品的消费。“更重要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等百姓必需的消费品定价偏高,高价格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预期。百姓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为买房、看病和孩子上学做准备,有钱不敢花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说。

  专家指出,在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除收入外,居民消费心理、消费倾向、消费预期等非收入性因素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消费定价过高,这成为集纳居民储蓄、挤压消费的重要原因。

  “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一些城市房价过高,房价和百姓收入间的比例过大。对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而言,现阶段买房往往意味着能有长期的储蓄、几十年收入不减,并且还要无灾无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坦言,居高不下的房价是目前消费不振的主要障碍。

  破题“消费不振”需解“后顾之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增速低于城市消费,城乡之间消费相距较大。近十年来,县城和农村消费品市场比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速平均低5至8个百分点。有8至9亿人口的落后的农民消费市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整体消费的增长。

  专家认为,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事业中,不但道路、水、电等促进消费的公共设施落后城市,而且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也十分落后。这些非收入性因素正在成为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也尚未完善健全。数字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基本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亿、1.3亿和1.05亿人。这表明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相当多的消费者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当期消费,而是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

  李雨时认为,“要想改变目前消费不振的局面,除了要增加居民收入外,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消费新政浮出水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家将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若干项刺激消费的新政策正在浮出水面:

  ——明后两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分别扩大到40%、60%左右。从明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提高到20元。

  ——在近年来减负的基础上,明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

  ——从明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减轻住房、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也有望明年出台。

  ——明年国家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将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将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将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