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静 实习记者 张友 重庆报道
近年来,华盛顿特区成了美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地区。作为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其在城市规划和职能上有无中国可借鉴之处?作为联邦政府和联合国所在地之处,华盛顿如何经营城市?
“我们要打造一个城市的公共平台,加强城市间在社区建设、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以进一步促进美中关系的稳定发展。”近日,华盛顿特区市长高级顾问、特区政府国际经济发展委员会顾问兼郑氏集团董事长郑进玉在渝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21世纪》:现在北京和上海在争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请问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是怎样处理二者关系的?
郑进玉:华盛顿和纽约的定位很清楚。华盛顿是政治中心,纽约是经济中心。
华盛顿是世界各国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白宫、国会、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因为联邦政府对此做了规定,禁止在该市发展工业,所以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政府公务。其次是旅游业。制造业只占经济结构的小部分,以印刷出版业、食品工业和高级化妆、服装业为主。
《21世纪》:那么,华盛顿在城市职能上是如何有效分离的?
郑进玉:华盛顿位于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之间,规划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种地理优势,办公区和居住区分开,实现了职能分离。
在中国,北京的城市形态是摊大饼式,重庆是组团式,特点就是商业、居住,以及制造业没有大概念的分离,这样肯定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当然现在政府也在做一些工作,比如把首钢搬出北京,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事前规划。城市职能分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城市的外围建一些卫星城市,上班集中在一个区域,生产在一个区域,居住在一个区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病”。
《21世纪》:在减少城市污染和城市压力面前,政府应该起什么作用?
郑进玉: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比如加强对生活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医疗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处理,对污染排放实行严格的监控,从而使城市的水源和生活环境质量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华盛顿早在几十年前就把污水管道、通讯电缆等一次性全部埋在地下,上百年都不会重新开挖,不象中国很多城市,随处可见乱挖路面。
《21世纪》:作为市长助理,您认为城市最理想的和谐状态是什么?
郑进玉:治理污染只是一个方面。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按照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生态布局城市,拓展城市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建设,这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
《21世纪》:在这一点上你觉得中国的城市,比如北京做得怎么样呢?华盛顿又是怎么做的?
郑进玉:北京和华盛顿很相似,都有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和博物馆。但北京连故宫都要收费,而且票价越来越高。华盛顿有250所规模大小不等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却是世界上少有的不收费的城市。
希腊式的博物馆、维多利亚式的民房、巴洛克式的教堂,尽管各式建筑林立,你都可以在街上抬头望见天空,因为所有的建筑均不得超过十三层楼高,人们可以更加贴近历史古迹。
但是,华盛顿和友好城市重庆虽然规模不同,都需要解决相同的问题,诸如安全、经济发展、交通、教育和环境等,希望两市今后能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21世纪》: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关系?
郑进玉:首先要扩大我们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会促进社会发展。例如我们做的一件事是创立了住房建设信托基金,当资金投向城市的贫穷地区时,有三成流向了新住房的建设和生产。明年,我们还将投入资金用于创造新的就业。尽量减少贫困、减少婴儿死亡率,这是我们城市要实现的目标。
《21世纪》:华盛顿的财政预算中,花费最大的是哪一部分?
郑进玉:华盛顿市政预算中,维修道路就占了相当大的部份,每年高达一亿五千万美元。这也是最近《华盛顿邮报》社论所指出的华盛顿市特有的“结构性赤字”。过去,联邦政府还对华盛顿市有所补偿,1997年后改为联邦政府承担一些市政府的职能。但是,财政界人士认为,如果折合成货币,华盛顿市为联邦政府花费的,远远多于联邦政府补偿给华盛顿市的。
还有很大一笔预算是安全投入。 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华盛顿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已被各种各样的军事设施所包围,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和华盛顿纪念碑都在进行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加固工程。据华盛顿当地政府部门测算,在未来的5至6年中,这些工程至少要花费上亿美元。
然而,随着华盛顿的公共建筑不断消失在钢筋水泥的围墙后边,为了尽可能缓解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心理影响,政府又在“提高建筑安全性”和“对公众开放”之间寻找平衡点。作为华盛顿市长,最伤脑筋的事之一就是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