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9:53 中国财经报

  “十五”前4年,国家财政投入农业科技资金81亿,促进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

  李存才

  本报讯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可望达到9600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200亿斤,达到7年
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应用,我国现已基本控制了麦类黑穗病、东亚飞蝗、小麦吸浆虫、粘虫等30多种农业重大病虫害的暴发成灾,每年可为国家减少粮食损失2500万公斤。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前4年,国家财政投入农业科技资金81.13亿元,促进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使农业灾害损失逐年减少,产量逐年增如。

  中央和地方财政近年来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十五”前4年,即2001-2004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农业科技经费64.63亿元,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仅2004年,国家财政就为农业科技投入18.7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据科技部统计,新增加的经费重点用在了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治等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科研项目上,一批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成果的研发运用,是农业科技投入增加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已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使全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左右。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研究组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的目标,连续两年百亩连片种植单产达到每亩800公斤以上,为未来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储备。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超高产栽培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自2001年以来,国家还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0.5亿元,吸纳地方和企业配套投入资金32亿元,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000多个,加速了一些沉淀多年的成果的转化。由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我国农产品加工、奶业发展、

食品安全等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农业的国际
竞争力
。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防沙治沙等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国200个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各地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等新品种,推广旱育秧、平衡施肥以及综合防治等技术,亩产增产幅度在50公斤以上,节本20元以上,由于增产、节本加上品质改进,使农民每亩增收在100元以上。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资金对全国280万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一些学到一技之长的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显身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