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环保总局 > 正文
 

“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百姓”调查报告显示公众肯定治理成效同时认为地方保护主义减缓治污进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7:16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环保总局今日发布了“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百姓活动”公众意见调查报告的结论。调查显示,公众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但同时认为地方保护主义减缓了治污工作的进程,由于水污染防治监管力量不足,水污染事件增加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工业点源污染是造成淮河、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
的首要因素(民意百分率达71.5%),农村面源污染、污水处理设备不足是第二、三位的因素(民意百分率分别为58.6%、43.8%)。近80%的公众认为水环境污染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损害居民身体健康。此外,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50.3%)、水环境纠纷和矛盾增多(44.5%)也是水环境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对于淮河、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政策,近三分之二的公众(64.7%)了解“水污染防治法”,近半数公众(44.9%)了解“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40%左右的公众了解“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淮河、太湖流域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对于 “十五”规划项目,公众基本上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工业结构调整、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业点源综合治理等项目;80%以上的调查对象不了解“沿淮四省治污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公众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成效总体持肯定态度。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成效主要体现在:重大污染事件减少、水质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纠纷和矛盾减少、群众上访污染事件减少。超过半数的公众(57%左右)认为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以来,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生活、生产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淮河流域的水污染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的立法、执法体系已经建立,初步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的有效监控机制。随着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众的环保监管行为和意识逐步增强。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等措施政策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起到了制约作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部分企业参与了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工业结构调整等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但总体上,参与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的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参与污染防治的重要作用。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制约淮河、太湖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问卷调查表明,公众普遍认为改进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淮河、太湖还清”目标,尚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严控污染源(69.0%)、改进治污工程(62.7%)、发展环保型产业(57.8%)、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54.3%)。公众访谈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也显示,今后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加强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建设、法制建设和环保宣传等方面的活动,促进治污工作的持续、稳定、高效开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梳理分析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流域环境现状和工作实际,予以采纳,为水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完善,为区域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支持;要在对此次活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其他区域流域继续推广,继续探索并逐步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新机制。

  据了解,为了落实国务院对淮河、太湖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精神,充分听取公众对两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污染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环保总局于今年4月启动了“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百姓活动”,在淮河、太湖流域代表性强、影响面大的44个市(县)同时展开。此次调查实际共发放问卷8490份,回收问卷8206份。问卷回收率达96.7%,有效问卷达100%。所有参加实地调查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同时辅以媒体调查并建立数据库。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对淮河、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国家和地方治污项目和工程的落实情况、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的了解、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的知情程度、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情况、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公众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等。该报告由环保总局委托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设计实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单位协助完成。

  《新闻通稿115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