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五部委昨起严查“复原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02:04 每日经济新闻

  王怡泓每日经济新闻[2005-12-06]

  蒙牛、伊利、光明等12家液态奶企业被列入监督抽查的重点范围,质监、发改委、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将联合起来,对它们驻厂监督检查,以求彻底解决“复原乳”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多个部门获悉,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复原乳的外包装标识
的监督抽查活动于昨天启动,光明乳业被列入了上海地区驻厂监管的名单。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指的是将奶粉勾兑后变身为液态奶。国务院办公厅曾指出,“复原乳”在产品标识上误导消费,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据介绍,乳品生产厂家青睐“复原乳”,主要原因在于“复原乳”的成本低、利润高。

  《每日经济新闻》从农业部了解到,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12名的液态奶企业,被列入这次监督抽查的重点范围,这12家液态奶企业包括蒙牛、伊利、光明、三元、三鹿、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宣传处的有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次监督行动从12月5日开始,一直持续至本月26日,质监、发改委、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将联合起来,对相关企业采取驻厂监督检查的方式,来解决复原乳的标识问题。光明乳业是上海地区唯一一家被列入驻厂监督的企业。从12月26日至明年1月16日,联合抽查组还将对其余的液态奶生产企业和所有液态奶销售企业进行抽查。

  光明乳业公关经理龚妍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光明已接到了驻厂监督的通知,但光明自国务院下发通知后就停止了用奶粉作原料的方式,目前光明鲜奶和酸奶的原料已全部改用新鲜牛奶。

  据了解,此次监督彻查源于12月2日五部委的联合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对于市场排名前12位的液态奶厂家在本地管辖区域内的工厂,将组织由质监总局、发改委、工商和农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进行驻厂监管,重点监督成品奶的产量与原料奶的使用量是否相符。

  而五部委对复原乳下此重拳,又源于不久前的“国办24号通知”在执行中遭遇了尴尬。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管理的通知》,要求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凡在液态奶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必须如实向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从2005年10月15日起在产品外包装上进行标注。

  然而该通知下发后,市面上复原乳并没有如期在市场上大量出现。除了“味全”等少数品牌紧急在外包装贴上复原乳标识外,大多数品牌都宣称其原料已全部弃奶粉而采用新鲜牛奶,同时改变了外包装上的配料表。

  乳业专家汤志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复原乳的检测需要较高的技术才能实现。为此,国家指定了12家检验机构专门负责此次样品的检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