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访谈:经济学家三人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0:12 《财经文摘》

  与企业利润密切相关的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预先选择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就此该如何应对?政府对处于困境的企业如何施以援手?对中国加入WTO的利益与风险如何评判?就此系列疑问,本刊记者对三位经济学家的采访,将一一作出精彩诠释

  焦点:从中国的现实和自身经济特点来说,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可以选择的还是必然的?是否可以跨越此阶段?

  胡星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道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管理粗放,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做到低耗能、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不过,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几乎走到了极端,我们的每单位产值平均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5倍以上,作为一个产值高、人均资源少的国家,这是难以维系的。特别是,中国的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主要是由落后的政府管理制度造成的,也就是政府干预的权责不对称、政绩制度的乱铺摊子和乱上项目、国有大企业的产权困境及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私有企业受融资等政策的限制无法上规模等是罪魁祸首。对于“落后的政府管理制度”这一点,许多官员似乎还没有理解。

  蒋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交通工具、通讯产品、文化娱乐健身、旅游等需求必然提高,由此产生对制造业、

能源、服务业的大量需求,这是不可逾越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有了新的平台和基础。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前仍然很大,特别是对仍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来说,首先需要满足的还是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他们当然也需要服务业,但是档次相对低许多。中国不可能优先发展服务业,现在的收入水平和人们的基本需求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马上就走服务型社会。也可以说,包括重化工业在内的工业化过程是不能逾越的,问题的关键和重心应该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应对:要彻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率,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该做点什么呢?

  胡星斗: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体制,建立国有企业有效的授权经营的体制,扶持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一些免税待遇,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提高能源价格等。

  蒋选:从居民个人来说,要建立起节约意识。关键是要有一种预期,让民众知道资源是稀缺的,价格将是上升的趋势,节约水、电、气等等首先是节省个人的开支,从而真正树立起节约意识;从企业来说,一是要立足技术创新,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二是从成本核算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考虑,节约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三就是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从政府方面来说,其责任更重大,应该从制度、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四种机制: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二是资源评价的市场机制,三是环境价值评价的社会机制,四是人力资本发展和评价的机制。其中,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价值的市场评价。除了民用基本用量以下的水、电、燃料等之外,生产所用的资源价格应该尽快市场化;二是投融资机制。长期以来,投资增幅过快既与政府直接投资有关,也与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银行贷款介入到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投资当中有关,这种关系埋下了金融风险。

  近忧: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私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不小,政府应该给予怎样的帮助或扶持?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面临风险时的机制如何?

  胡星斗:政府应当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允许和规范私营金融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当对私营企业的技改投入减免税收;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应当统一税赋、平等竞争;应当鼓励私营经济行业组织的发展,帮助私营企业规范治理结构等。西方国家对于中小企业面临风险时有的国家政府会有统一的税收、金融方面的支持,有的由行业协会、雇主协会予以施救。

  蒋选: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有相应的特殊政策和执行机构,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问题在于体制上的统一协调。特别是政策与法律应配套协调,国务院已出台相关政策,但需要在法律层面陆续完善,特别是各种企业的法律地位应平等,这样各种歧视性的政策(公开的和潜在的)就失去了基础。

  另外,中小企业应该通过产业集群、共享技术等途径,改变产品结构、成本结构的道路,加强自主开发的能力,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沿海企业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进行来料加工的形式,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这样的结构在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利润空间将会被大大挤压。特别是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话,企业又只能靠挤压劳动力成本来减少开支,这将延续和加重近年来的“民工荒”。从国际上看,进一步挤压劳动力成本也将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有些国家推行企业的社会责任SA8000(Social Accoutability8000)标准,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已经被有的国家用以作为贸易壁垒的手段。当然,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靠挤压劳动力成本来维持产品竞争力这条路也不应再走下去。

  反思:中国加入WTO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一般民众在加入之初似乎认为这会带来无数的好处,但近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磨擦越来越多,那么,怎么看待加入WTO的利益和风险?

  龙永图: 我认为创造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创造中国品牌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但是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超越这样一个阶段,认为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掌握越来越多的自主产权和掌握越来越多的品牌,不可能。

  现在由于国际上出现了大量的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特别是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

纺织品贸易的问题,对于我们纺织品实行各种限制这样一种措施,使中国很多老百姓感到中国的贸易环境现在真是比过去大大恶化。但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整个外贸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因为基本的事实是,在过去三年当中,我们把整个中国的出口翻了一番,这在世界贸易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只不过是我们对外出口当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整个中国在2003年遭受到外国反倾销所涉及的金额,只占到整个出口的0.5%。去年又进一步降到0.3%,虽然报纸上夸大,但是中国真正反倾销的产品只占整个出口产品的0.5%~0.3%。

  我们确实不能够只关注到中国的利益,而应该关注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做到的事情。

  蒋选:加入WTO之前,中国的企业家们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处在茫然中,不知道加入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另一种是已经有了警惕和作了预测,并采取了相应对策,这是比较理性的。

  前几年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这并不符合实际,应该说中国目前还只是低端的加工中心。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行业,只有在核心技术和利润中心上取得进步,才会有自己的持久优势。

  (采访及整理:本刊记者蒙令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