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率调控接近阶段目标 转向稳定利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徐可强 12月1日,央行按惯例在周四发行了两期央行票据。中标结果显示,市场利率继续上升,但央行可能会降低货币回笼力度,稳定利率。 118期三个月央行票据的中标利率为1.81%,稍稍高于同时发行的119期6个月央票1.80
11月以来,央行拉升市场利率的动作非常明显。整个11月,央行共发行央票3432亿元,进行了700亿的短期正回购,加上11月25日首次进行的货币掉期60亿美元(近470亿人民币),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回笼货币超过4600亿。短期市场利率从1.17%上升到目前的1.8%。 变化始于上月月底。当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吴晓灵先后发表观点,认为当时的市场利率太低了,并且明确宣称央行将采取措施“使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提高利率应该并非针对通货膨胀——目前中国的CPI指数显示并不存在通胀风险,央行无意降低信贷规模。调控显然另有政策目标。 公开的言论显示,央行担心市场过于充足的流动性造成利率过低,将增大商业银行作为长期债券主要持有者面临的风险。周小川警告说,商业银行在购买债券上“可能对风险溢价的估价有些偏低”。 商业银行如果大量持有过高价格的长期债券,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一旦利率上升将产生大量的亏损,而这段时间正是国家准备对这些庞大的金融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的关键时期,央行无论如何不会希望它们上市前的资产负债表上有一大块浮动亏损需要处理。 在大量回笼货币以后,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显示,过快的增长跟过高的利率同样不是央行的政策目标。 12月1日央行两期票据共发行250亿,这是自10月下旬以来最低的一个发行规模。考虑到本周不再有货币掉期业务,可以认为央行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回笼货币的力度。另外11月18日的央行票据发行流标,也显示出不愿利率过快上升的政策意图。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一国货币利率上升,均衡汇率也应该上升。美联储过去一段时间连续加息,给了人民币利率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过快的上升必然影响到汇率的波动,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此外,11月30日央行向各商业银行调查市场的流动性情况,表明央行认为市场流动性过高的时期已经过去,利率调节达成了阶段性目标。11月25日的货币掉期说明,央行预期人民币升值到7.85的水平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个前提下,央行此时的调控目标可能已经由提高利率转向稳定利率了。 (作者系本报上海新闻中心资深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