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金融调控:重货币轻信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1:3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王召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12月1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实,一些宏观经济部门的政策信息早已透出此意,央行日前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要增强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注意加强预调和微调”。然而,今年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
2005年,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于稳定金融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仍然有待探讨。我们认为,今后金融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货币供应量而不是贷款规模,这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特点密不可分。 货币供应更反映经济运行 从当前货币运行状况来看,预计全年货币增长17%左右,已经超过年初目标(15%),而人民币信贷增长比年初2.5万亿元的目标略低(折合增长率14.1%),这主要与今年贸易顺差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相关。 2004年末,M2增长14.6%,人民币信贷增长14.5%,两者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进入2005年以来,两者差距在逐步扩大:2005年1月,M2增速比人民币信贷只低0.1个百分点,而到2005年9月,前者已经超出后者4.1个百分点。 与人民币信贷相比,M2的供给量是一个口径更宽的统计指标,并且与我国实体经济运行(GDP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更加密切相关。举个例子,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贷规模的变化很难反映这一经济现象,但却能够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中表现出来。除了国际收支平衡状况,M2的主要决定因素还包括信贷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以及银行资本的数量和变化。 M2增速在14%~16%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06年货币政策应继续维持稳健基调,并加快推进各项金融改革。我们假定2006年GDP增长速度为8.5%,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内,那么,货币政策目标以M2增长14%~16%,人民币信贷增长2.5万亿~2.7万亿元为宜。理由如下: 首先,始于2002年的这轮经济增长周期,目前上升阶段的年数已经达到3年。从我国1953年以来十轮经济周期发展变化的历史经验判断,期望2005年成为上升阶段的第4个年份、GDP增长速度超过9.5%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金融宏观政策应在延长经济增长的平稳期上下工夫。 其次,考虑到我国经济总量逐年增加,人民币信贷增幅的绝对数值也应当有所增加。 第三,考虑到以债券融资为核心的直接融资将有一个大发展,未来我国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将有所下降。所以,M2/GDP增长速度可能减缓甚至下降,货币信贷增幅不宜设定过高。 为货币政策创造空间 2006年,政府应该通过各项改革,为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创造空间。 虽然经历了2004年10月和2005年3月的两次加息,但目前我国央行基准利率水平仍然维持历史较低水平,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利用降息启动经济的货币政策空间十分有限。此外,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一个更低的水平,明显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现象,其结果必将导致货币政策微观配合机制出现问题。 上述现象的出现,还与当前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剧烈、风险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机制明显趋严,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更加惧怕贷款风险有关。因此,明年我们要着重在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信用制度环境上下工夫。 因此,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由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出面组建存款保险公司,实现监管权利与保险义务的统一;另一方面,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金融混乱的根治,使银行消除贷款活动的后顾之忧。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