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一轮医改应争论在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9:12 中国经营报

   作者:秋风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最近,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讲话告诫他的下属:“我们不要争论卫生改革成功不成功。”

  巧合的是,劳动保障部部长不久前突然宣布,为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衔接,从
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该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也说,有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内容已基本确定”。人们不免质疑,这样一项关系到几亿人的改革,怎么说出台就出台了,而没有经过事先的争论?

  难道不争论或者不讨论已成政府大多数部门所奉行的决策之道吗。而民众对

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之所以议论纷纷,甚至被普遍认为已经失败,根源恐怕正在于此。

  政府不是神,不可能完全避免某项具体改革的失败,当然更不可能避免民众的议论。但是,假如多项改革都出了问题,那肯定就不是制定改革方案的官员的智力有问题,而是制定改革方案的程序、政府立法与决策的程序存在问题。当初改革方案的形成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这些领域的改革方案基本是行政部门关门制定的,民众的诉求事前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也就不可能被充分地反映在改革方案中。

  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否平衡各方利益,在改革开始之前,就获得各方对于改革的认同。为此,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允许各个群体在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争论就是表达诉求的途径之一。改革方案的整个制定过程,应当是公开的、透明的、民主的,最终的结果应当是平衡的、合乎情理的。通过这种程序,可以赋予改革方案以足够的合法性、正当性。这样,在改革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某一方利益被严重侵害的事情,从而也就不会在事后引起广泛的争议,甚至导致改革的搁浅。

  由于原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遭到普遍批评,政府正在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有关细节外界仍不得而知,新方案实在不应该成为秘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