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橙色警示:重建中国工业安全生产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9:0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曙光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呈现出两面性的特征,一方面是蓬勃旺盛的发展活力,虽然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调控,但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仍会接近9%左右;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长目前表现出来的无序性,事故频发,污染严重,高耗低效,利润低微。中国煤矿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35%~38%,而矿工死亡率占世界78%~82%。每年全世界各国矿难死亡总人数不
如中国一国之多。当然,我们不能以此否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从整体上看,现在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珍惜,无论是各级政府对各种灾难反应速度之快,还是对各种事故责任人处罚力度之重,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事故频发仍然显现出难以遏制的势头。据分析,中国现在年产17亿吨原煤,约有三分之一的产量是在没有安全保证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有人将矿难频发归结为旺盛的市场需求,有人归结为官商勾结,还有人归结为设备老化、人员素质下降、黑心矿主太多、小煤窑乱采乱挖等等。单个讲,哪一条都有道理,但按下葫芦起来瓢。关停小煤窑,关了又开;让官员撤股,可没有官股煤矿也出事故;说设备老化,上了新设备工人不会操作;培训了工人,可领导为超采不得不违章操作;让矿长下井值班,出事故连矿长一块死。看来,中国工业安全生产遇到的是一个综合问题,不是几条单独措施所能解决的。

  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要受到两种力量的影响,一种是推动力;另一种是约束力。有推动才能有发展,有约束才能有安全。

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的转型,在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思路指导下,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有余而约束不足。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业生产以部委为主,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由行政部门力量主导的安全生产体系,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上面既下达生产指标,也下达安全指标,安全体制从国务院的部委到各厂矿的班组,基本上能有效发挥作用。尽管这种体制也有种种弊病,但经过三四十年的建设,也积累了不少安全生产的经验和科学技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来的行政主管部门开始解体,主导安全的行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经过十多年的消耗,旧的安全体制功能已丧失殆尽,但新的安全生产保障体制还没健全或还不完备,所以这一时段工业事故频发显然有一定的必然性。如11月13日吉化的爆炸事件,据报道是由于操作工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而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十多年前吉化是全国
化工
行业的楷模,甚至可以说是全国工业企业的榜样。其企业管理的严、精、细被称颂于一时。这样的企业都出现了这样低级的失误,中国工业生产的安全问题恐怕很难说是个别现象了。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工业安全生产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社会以舆论监督的方式,企业本身以自律的方式来保证安全生产。欧美企业是出不起事故、死不起人的,日本工业企业经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次重大污染事件后,清洁生产,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企业自律性很强,许多大型工业企业都向当地民众开放,参观工厂成了日本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课外活动。所以说,发达国家政府的成熟表现在其对经济负外部性的有效控制。而中国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天地间,人为贵。频发的矿难已经向中国经济发出了橙色警报,缺少约束的发展是危险的,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在于少走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弯路。如何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企业自身的力量,从打造工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做起,重新构建中国工业安全生产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命题。我们必须为高速增长的经济列车装上有效的安全闸门。安全,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第一要义。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