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苗头 十一五面临通缩考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3:53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2月1日电 年终将至,今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势已定。但新华网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浮现,如何应对逐渐增强的通缩压力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供给力量不断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9.4%,同比仅回落0.1个百分点。本轮宏观调控所针对的投资增长过快问题,继续得到抑制,前三季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较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季放缓,前三季仅增长2.0%,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出口猛增而进口放缓,使前三季净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83亿美元;前三季工业企业利润虽增长20%,但同比回落了约20个百分点。 “这些看上去冷热不均的数字,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宏观经济中供给的力量不断增强,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这位专家分析说,进口增速放缓表明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中国的国内投资需求在减弱;而近些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巨大产能,在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于是出口高增长;CPI涨幅回落主要与粮价下降有关,反映的也是粮食连续两年丰收、供给充足的事实。 严重过剩可能出现在2007年 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去年投资率(投资占GDP比重)已达到44%的空前水平。王建指出,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表现为行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再次明显加大的趋势,2006年这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说。他说,投资建成的周期一般为5年,因此,供求结构若得不到很好的调整,预计2007年中国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生产过剩。 “供需相反调节”化解通缩压力 今年以来,伴随着各类价格涨幅明显趋缓,企业利润大幅回落,经济学家中间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出现通缩”的争论。 王小广认为,今年全年CPI预计将保持2%左右的增长,并不会出现通缩。但是,随着大量投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2006年以后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货紧缩的风险在迫近。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轻度的通缩。 “中国对付计划经济下的短缺比较有办法,但如何应对市场经济下的过剩却没有太多经验。”王建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一五’可能是中国面对挑战最大的五年计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北京举行。从会前透露的信息看,会议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 王小广认为,面对越来越强的通缩压力,明年宏观调控应采取“供需相反调节政策”,即一方面继续适度抑制供给扩张,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使供给与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从历史经验判断,明年成为“调整起步年”的可能性较大,即中国经济调整到位、实现真正的“软着陆”,2007年开始又一波增长。但是,如果调整不好再碰上外部环境不景气,中国经济也可能在‘十一五’期间因需求不足而发生‘中期变盘’。(记者 顾钱江 高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