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六巡太仓李源潮期待港口奇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2:06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04年度百强县名单。与上年相比,出现8张新面孔;竞争激烈的前十名,排序更是变化巨大。从全国1643个县、377个县级市和43个县级区中选出来的百强县之强,以下数据足以体现:去年实现GDP约2万亿元,占全国的14.6%;非农产业比重超过九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2.2倍、
4倍。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和平衡区域发展水平等目标前,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使命。基于此,我们特从百强榜中选取部分县(市、区),推出“县域标杆”系列报道。选择的考量因素,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色,其次是对所处区域的代表意义。敬请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太仓比昆山富裕,昆山女孩都愿意嫁到太仓来。后来昆山迅猛发展,如今已成百强县头名,对太仓市的触动很大

  本报记者 李秀中 发自江苏太仓

  11月21日,江苏太仓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市委书记程惠明提出,明年是“

十一五”的开局年,太仓要更加突出更快更好地发展,并特别强调,“加快港口发展,在码头建设、增开航线航班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两天前的19日,太仓港六期围滩吹填工程开工建设。太仓市副市长、港区管委会主任高阳说,六期围滩吹填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太仓港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全线开发的新阶段。

  今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太仓时提出,太仓要建设成为国家级港口工业城市,确立以港兴市的发展路径。在最新的全国百强县榜中,太仓市排名第十。太仓市经贸委副主任顾维认为,明年的排名应该在第九或者第八。

  李源潮六巡

  “我们‘十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9%,这个速度相对临近的区县是不快的。”太仓市发改委综合计划科科长蔡炳林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他正在起草太仓市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说,要提速。

  实际上,这不仅是太仓市自身的要求,更是江苏省的期望。

  蔡炳林告诉记者,今年太仓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就总量而言,在苏州几个区市中并不靠前。但是,太仓发展速度快,很多潜力优势正在释放出来。而其中之一,“太仓市既有内河港口,也有出海口。既可以看作海港,也可以看作内河港。”

  太仓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高冬华介绍,太仓港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是中国独一无二、世界少见的,具有连片开发优势的河口型深水港。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优良深水岸线达25公里,而且岸线平直,边滩稳定。

  “国际上有一个经验,凡是有港口的地方,往往奇迹就会出现。”顾维则说。

  “李源潮担任省委书记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来太仓视察了六次。”顾维则告诉记者。据透露,李源潮6巡太仓其中5次到了太仓港。

  今年7月来的太仓视察的时候,李源潮要求太仓建设成为“国家级港口工业城市、离上海最近的现代化滨江卫星城市”,并提出“以工兴港,以港兴市,接轨上海,服务苏南”。

  以港兴市

  去年,太仓港集装箱运量9.22万箱,货物吞吐量1040万吨。据蔡炳林介绍,“到‘十一五’末,太仓港要形成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00万吨以上。2010年,实际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实际集装箱货物300万标箱。”

  “太仓港与上海港错位发展,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组合港、干线港,为洋山港服务,协同上海港,实施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蔡炳林说。

  目前为止,太仓港累计建成大小泊位2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设计货物吞吐能力23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5万标箱。集装箱二期4个泊位明年7月投产后,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达到235万标箱。

  在港口发展的同时,加快港口滨江新城建设,迅速形成“以工兴港、以港兴市”的良好互动局面。

  蔡炳林告诉记者,前几年太仓市主要推进临江产业发展。沿江产业分布特点,主要形成了石油

化工
能源
电力、基础原材料、物流等几个主导产业。

  太仓港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10月,港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工业销售130亿元,财政收入8.4亿元,集装箱18.6万标箱,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前四项指标增幅均在50%以上。

  接轨上海

  “太仓和上海仅仅是一河一路之隔。这给我们提供承载产业转移的很好的机会。”顾维则说,为此太仓准备“大做两篇文章”,形成沿江和沿沪片区。

  蔡炳林介绍,相对于沿江片区产业,沿沪片区产业主要集中在精密机械,信息电子技术,轻工等等,主要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沿沪片区中有一个德国科技园,“这是全国投资密度最大的地区,成为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精密机械生产基地,现在有60多家企业,总共5亿美元投资。”

  不过,顾维则也坦承,太仓人少,面积小,规模企业不多。太仓总共6000多家企业,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仅700多家,总共8家上10亿元。因此,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核心产业项目,成为太仓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这正要求太仓必须加速融入上海。

  顾维则告诉记者,李源潮到太仓视察时,提出了“学习上海、融入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思想。目前,上海转移到太仓的资本超过100多亿元。太仓的目标,是成为“离上海最近的现代化滨江卫星城市”。

  采访末了,顾维则笑言,上世纪80年代,太仓比昆山富裕,昆山女孩都愿意嫁到太仓来。穷则思变的昆山自费搞开发区,当时太仓市还对其嘲笑。后来昆山迅猛发展,如今已成百强县头名,对太仓市的触动很大。

  或许正是这种压力,促成了今天后劲十足的太仓。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