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国有银行信贷机制转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8:07 《产权市场》

  李涛

  记者:由您担任共同主席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由11月推迟至明年1月召开,主要原因是明年被确定为“中国金融开放年”。您认为哪些是中国货币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

  蒙代尔:中国金融改革成果很大,进程也很快。但是,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为时不远,迫切需要中国在短时间内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如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信用机制不健全问题、外汇管制问题等。我们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并且会侧重讨论中国金融改革的后果和最终目标。

  记者:最终目标是什么?

  蒙代尔:我想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项最终目标是国有银行信贷机制的转变。

  记者:现在,我们

银行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充实银行资本金、强化银行公司治理机构,但要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预算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或者是你所说的信贷机制转变,纵深改革要从哪一步启动?

  蒙代尔: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首先要把现有的不良贷款的问题解决了。这就像一个浴盆一样,现在水已经很满了,水龙头还在不停地往里面注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要把水龙头给拧紧,把浴盆里的水倒掉一些,然后你才可以把这个水龙头再打开。显然,如果现有的不良贷款问题解决不了,你又重新贷出去的话,这个问题就永远也解决不了了。

  记者:但所有这些只是清理了过去留下的烂摊子,其它作用尚未显示出来。对建行核数不良贷款时采用抽样方法但未能全面反映该行的财务状况的问题,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经提出了疑问。商业银行如何真正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呢?

  蒙代尔: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信用评级的机构。如果银行贷款给信用评级很低的公司的话,那么银行的相应的负责人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解决了不良贷款的流量问题。然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不良贷款的存量问题。政府应该发送国债,用这个发送国债的金钱把不良贷款都购回来,这时候银行就没有不良贷款的负担了。银行的实施系统健全了,就可以向私人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发出信贷,这样整个的金融系统就开始了良好的运作。

  罗伯特•蒙代尔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

  195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博士,1961年任职于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1966——1971年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974年起开始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

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蒙代尔教授敏锐地观察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服务,尤其是资本都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货币主权和财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学越来越难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新的挑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