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称央票存在四大问题 成本偏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02:40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毛明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昨日在上海发表书面讲话时表示,尽管央行票据在大陆金融体制改革和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央行票据发行过程中仍存在成本、税收、超额利润和影响长期利率等四大问题。
昨日,李扬在参加“两岸票据(券)市场与业务研讨会”时表示,受中央银行本身系调控主体的性质等因素制约,央行票据发行过程中首先存在发行成本和资金使用的问题。由于央行票据只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国家无法使用这笔资金进行社会投资。这意味着在发行票据所形成的沉淀资产没有被充分利用而形成“空转”,但央行却要承担支付利息的成本。 其次是税收问题,央行票据是央行以自身信用为担保发行的债务凭证,央行票据应当具有国家主权级的信用等级,是一种无风险的债券产品。但从大陆现行的税收体制和市场利率定价情况来看,央行票据由于不具有免税的优势,普遍被金融机构看作金融债品种,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成本。 另外,央行票据可能给市场提供超额利润。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给金融机构和进入银行间市场的企业代理户提供了大大高于同期限定存款的超额收益,货币市场基金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出现和热销,也使得部分个人投资者可以享受到高于同期限存款的收益水平。 第四个问题是,目前3年期票据直接影响中长期利率水平。而2004年底央行为保证票据余额的稳步增长开始发行的3年期票据品种,则使得央行可以直接影响市场的中长期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 李扬认为,在大陆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其市场密度、深度和弹性均比较缺乏的条件下,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了对冲外汇储备增长给基础货币供应带来的压力而作出的不得已的“次优”选择。在大陆金融系统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这四大问题需通过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等手段逐步解决。 李扬提供的解决上述四大问题可能的思路有:发行资产为基础的债券;推进国债余额管理,替代央行票据;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体制,扩大美元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拓展外汇市场的供需主体,合理确定人民币兑美元的均衡汇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