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捍卫老品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1:02 上海国资 | |||||||||
百联集团与黄浦区的合作,有利于老字号企业的布局调整,双方强强联合,将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上海国资》记者 施征 在10月14日举行的第8届国际商业论坛上,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表示,将加强上海
同时,上海还将建立老字号资源库,挖掘老字号资源,运用法律、市场手段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和运作,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与之相应的是,10月11日,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和上海百联集团正式签订了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发展战略联盟,其中包括共同整合中华老字号品牌资源,打造强势民族特色品牌,建设连锁辐射网络,开辟社区商业市场。 一场老品牌的保卫战正在上海打响。 政府扶持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效门向《上海国资》表示,此次拥有众多老牌商业企业的百联集团与黄浦区的合作,有利于老字号企业的布局调整,双方强强联合,将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黄浦区集中了上海大量的老字号品牌资源,共有中华老字号、名特企业109个,其中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有40家。近年来黄浦老字号名特品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经磨练,如童涵春、培罗蒙、吴良才、老凤翔等品牌仍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增长。不过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老字号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渐趋淘汰。 据了解,在新一轮的品牌发展中,黄浦区已计划在南京路打造10家老字号品牌旗舰店和形象店,提升民族特色品牌的整体形象;在豫园地区开设老字号品牌企业特色街;在社区商业中为老字号品牌开拓新的发展天地。此外,区政府还将设立老字号品牌发展专项资金。 此次黄浦区与百联集团的正式合作,也将借助百联的全国网络平台,向全上海、全国市场推介黄浦区的中华老字号品牌。 而依照“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商业发展模式,黄埔区还将与烟糖集团等拥有大量老品牌的企业集团联手,共同推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 长期致力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周效门认为,品牌建设工作要改变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状况,加强品牌工作的综合协调,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品牌的概念不仅仅是消费品,对上海城市来说,新一轮品牌战略是在上海城市品牌下的泛品牌战略,它包括消费品品牌,如冠生园的大白兔;装备工业产品品牌,如上海电气;区域发展品牌,如南京路;开发区品牌,如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历史文化品牌,如多伦路,衡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等。所以政府各部门一定要形成合力。”周效门表示。 尊重企业自主性 尽管老字号企业急需政府的扶持,但历史证明,过于生硬的行政手段也是品牌流失的原因之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国企改制,由于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主管部门缺乏对品牌资产的认证与监控,往往企业合并品牌也合并,企业倒闭品牌也倒闭,“回力”、“双钱”等品牌就是这样消失了。 “有关部门在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合并的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对品牌的重组兼并也应有严格的管理办法,避免一些老品牌因此消失。”周效门表示。 去年成立的光明集团,拥有冠生园、大白兔等多个食品行业的老字号民族品牌,如果经营得当,光明集团中的这些老品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壮大,但反之,也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回力”、“双钱”案例。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应太过急功近利。在老品牌的发展中,政府的行政手段要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在扶持企业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企业家自身发展品牌的思路,尽量鼓励品牌自主收购、兼并,这样能更好地延续品牌的生命力。”周效门说。 此外,在品牌经营人才的选择上,也不应过多使用行政手段。比如在“永久”与“凤凰”两家自行车厂的鼎盛时期, “永久”略有优势,但一个行政调令却将“永久”的厂长调入了“凤凰”,这位厂长后来心中不服气,出走去了浙江的一家乡镇企业,并且做得有声有色。而“永久”和“凤凰”后来则逐渐没落。 企业高层经营人才对品牌的延续性有很大影响,换个经营者可能就换了个品牌发展计划,而企业里原有的一些人才也可能会因此流失。 上海品牌的兴衰 上海品牌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注册商标总数的80%来自上海。到了计划经济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轻纺产品和消费品的制造基地,涌现出诸如永久、英雄、水仙、双鹿以及霞飞等响当当的品牌,某种意义上 “上海制造”就是一种知名品牌。 然而,由于“洋品牌”的来势汹汹,自有品牌多年缺乏创新,昔日呼风唤雨的上海品牌正遭逢前所未有的窘境。现存的这些老品牌,主要以本地品牌为主,跨地域覆盖者则较少,真正代表全国性品牌的老字号更是凤毛麟角。 尽管近几年上海综合竞争力提高很快,但这种提升主要是上海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上海产品品牌的发展。 上海品牌遇到的困难,事实上也是国内众多老品牌都存在的问题。在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较2004年下降,其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品牌产品的缺失。国外品牌如杜邦、可口可乐、GE、麦当劳、奥迪、西门子、爱立信,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典型,它们大多是百年老字号品牌。 为改变这一局面,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下大力气复苏振兴老品牌、培育发展新品牌、引进嫁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品牌发展战略。 老字号振兴案例 创始于1918年的冠生园集团是著名民族品牌。今年冠生园集团加大研发投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人生活需求的转变,使“大白兔”这一影响中国几代人的产品走向系列化、层次化和国际化。“大白兔”的广告还登陆央视黄金时段,并重振声威。 也有一些老字号依托自身品牌,利用现代商业的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品牌授权等新的经营模式,在激烈的现代商业竞争中得以成功突围。 创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在掌门人刘瑞旗精心包装下成为中国名牌,吸引全国毛线加工厂加盟,如今,“恒源祥”旗下已聚集了70多个加盟工厂、5000多家加盟店,年销售额达30亿元。 “全聚德”于1993年起涉足特许连锁经营,如今全国已有60多家连锁店。“全聚德”商标已在美国、日本、法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它的品牌价值已达到了7亿多元。 技术上的与时俱进也是一些老字号依旧辉煌的原因。上海茂昌眼镜公司推出青年渐进多焦镜并申请了专利,这一技术确保“茂昌”在眼镜市场占据相当份额。 同样作为上海眼镜业老字号企业,红星眼镜公司则选择与国际同行合作的方式开拓新的天地。今年红星眼镜与国际巨头荷兰HAL公司组成合资企业,不仅大大降低了“红星”的投资和经营风险,而且将一个传统的生产、销售企业变身为投资平台,有实力去成批购并全国的资源,大大增强了上海老字号向全国拓展和覆盖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