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重汽 重新崛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9: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济南11月27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近日,位于山东济南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拿到了向中东地区出口2000余辆重卡的订单,而且全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HOWO牌重型车。据悉,这是我国汽车行业拿到的单笔最大订单,截至11月5日,中国重汽已完成整车出口9000多万美元。同时,在今年国内重卡市场低迷、销售总量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重汽仍逆势而上,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增长5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达到18%;其中主打产品20吨以上的重卡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

  重组之前的中国重汽,别说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就是在国内市场,也几乎失去了份额,销售部为几千辆车卖不出去发愁。1999年,集团资产负债率达138.49%,资不抵债,累计亏损83亿元,企业人才纷纷外流。对此,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马纯济深有感触地说:“重汽的重新崛起,一靠技术创新;二靠国际化战略,但关键还是技术创新,产品领先。”

  集团重组前,造了40年车,却没有一项专利,导致技术不断流失,加之管理不善,最终被市场甩开;重组后,从2002年开始,集团几乎是两天一项专利,目前已达到553项,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20世纪80年代,国家建立了中国重型汽车生产的“联合舰队”———原重汽集团应运而生。1989年,又整套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整车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重型汽车的落后局面,迅速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90年代,随着我国重型

汽车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先后介入重型汽车的生产,还有其他一些企业的介入,我国重型汽车生产能力骤然提高,重型汽车行业开始第一轮“洗牌”。重汽集团一步步滑入困境:至1999年已濒临破产边缘。

  以马纯济为首的新的集团决策者感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没有

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严酷的形势,中国重汽内抓技术提升,外抓引进。第一步,通过斯太尔技术的提升,再次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第二步,借鉴吸收国际当代重型汽车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我国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车;第三步,通过对外合资合作,由引进既而消化吸收实现创新,生产世界一流的重型汽车。

  重组第一年,中国重汽就开发了新产品60多种,此后每年都有超过100种新产品推向市场,逐渐培育了飞龙、黄河王子、斯太尔王、HOWO四大系列产品,形成了国内最完善的卡车整车产品系列型谱,全面覆盖了用户对重型汽车的需求。

  2004年10月投产的HOWO系列车型,在充分吸收借鉴了国际先进的重汽技术基础上,所有技术都自主研发,实现了完全的自主

知识产权,应用了170项专利技术,在国内最先进,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整车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车的水平。下线仅一年时间,已占到全部订单的40%以上。

  正是靠着自主创新,靠着国内领先的技术,重汽市场占有率成倍增加,整车产销量由重组的2001年的7000多辆,猛增到2004年4.5万辆,跻身世界重汽行业前八强。

  编后

  传统工业如何腾飞

  造了40年重型汽车,却没有一项专利,最终资不抵债。重组后短短几年,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第一专利大户,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跻身全球重汽行业前八强。重汽集团的变化告诉我们,在制造业领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技术创新,就缺乏基本竞争力,甚至是吃不上饭。

  中国重汽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际重型汽车行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再创新。代表国内重汽行业技术水准的HOWO车,借鉴了国外技术,但又全部是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经济尚不发达,资金仍比较紧张,在原始创新比较难的情况下,成本相对较低的引进再创新也许对很多企业是条好的路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