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廉价出口替罪羊 中国害怕升值无止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2:1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11月25日上午,中国银行报出的现钞买入价为1美元兑换7.9997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事实上,11月23日、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便连续两日创出新高。 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6个月期限的人民币兑美元报价为7.9550元,1年期限的报价为7.7900元。
有人戏言,彼时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旅途的疲惫可能刚刚褪去不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这一变化,或许可以理解为市场对此轮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种释放。 汇改压力依然不小 人民币汇改压力是明显的。 自今年7月21日人民币出其不意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1%,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以来,汇改成为一个敏感而微妙的话题。每逢重大财经外交场合,如G20会议、斯诺访华等等,它似乎总是绕不开的主题。 到11月19日布什访华之际,这一轮新的升值论浪潮再次达到了高峰。 近日,国际投行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人民币汇率存在至少20%的低估”;而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更是以《中国正在“补贴全球”!》为标题撰文谈论汇改的必要。 这些大投行的经济学家们为人民币汇改“鼓与吹”的背后也许有着特殊的渊源,但他们的观点也给我们些许启示:人民币是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的替罪羊!而这也正与中美和中欧频繁出现的贸易摩擦不谋而合。 显然,在明年底兑现WTO框架下的金融业开放承诺前,迈开汇率改革的步子,形成合理的货币定价机制,进而在合理的定价基础上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早已是央行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美贸易顺差是代人受过 在有关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中,中国贸易顺差一直是美、欧等经济体施压的主要借口。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张鸿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统计的高贸易顺差,其实有一部分虚的成分在里面。因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有55%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其中主要是韩资、日资等外企及台资、港资企业。 张鸿告诉记者,假如国内的企业把厂开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去,在那里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到美国,则相应的交易额会计入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贸易中去。这将部分地转移国内对美国贸易摩擦的压力,从而减轻美国以此为筹码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银河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就此向记者表示,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从斯诺到布什,他们实际上都非常清楚,人民币汇率不可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布什这次访华,也并未过多地涉及人民币升值,而是从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这一更高的角度,希望人民币汇率机制能够更大程度地市场化,希望通过汇率机制改革、开放服务业等领域来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怕的是止不住的升值 针对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中心谈儒勇副教授认为,中国不害怕升值,害怕的是止不住的升值。他告诉记者,真正可怕的是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预期。汇率升了一点,市场预期会再升一点,真的再升一点后,会增强市场对继续升值的预期,如此反复,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张鸿也表示,当前面临的升值压力比上一次小。尽管美国贸易逆差,但美联储不断加息,使得更多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其在资本项目上是顺差,这可以部分地弥补贸易逆差。而美元对日元、欧元等正处在升值区间,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联动,相应地人民币对日元、欧元等也升值,这可以抵消一部分人民币对日元、欧元的升值压力。而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压力比现在要大。总体看来,中国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的大环境比以前更为宽松。 央行不会刻意调中美汇率 张鸿估计,明年上半年,7月21日的政策效应会慢慢体现,到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会进一步减小。 一直以来,中国在面对西方国家向人民币问题的施压时均一再表示,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有自己的时间表。 张鸿认为,下一步不会是央行刻意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更有可能是人民币对美元单日波动幅度在0.3%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他表示,需要讨论的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不升值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放大波动的幅度和空间,更好地让市场来调节。 上周五,央行已与10家商业银行达成协议,60亿美元的掉期业务全部完成。有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大动作,表明央行今后将倾向于利用掉期业务来管理汇率,引导汇率走势方向。 |